畅通电子垃圾回收渠道迫在眉睫

邵阳新闻在线2014/07/03 09:34:26 分享到

  随着网络化、数字化社会的发展,电子产品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然而由于电子产品更新换代迅速,市民更换电子产品又较频繁,因而现在几乎每个家庭都有废旧的数码相机、不用的旧手机、过时的MP3以及过时或坏了的电视、电脑、冰箱等“电子垃圾”。而这些东西当初购买时花了不少钱,而现在基本再也用不着了,放在家里占地方,卖了吧又卖不了几个钱,扔了吧又有些于心不忍。

  据科学分析,电子垃圾中不仅含有有色金属、黑色金属、玻璃、塑料等可回收再生利用的物质,而且含有铅、汞、镉等重金属和其他一些有毒有害物质。因此,电子垃圾处理得好是一种资源,可以大大减少矿石开采、运输、冶炼、加工成形过程中的资源和能源消耗,减轻环境污染;但是处理不当,甚至是随意抛弃、焚烧或采用落后工艺提炼,就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有资料显示,全球每年大约产生1000-1800万吨电子垃圾,并且以每年3-5%的速度增长,是世界上增长速度最快的废弃物之一。因此,国外不少国家都十分重视电子垃圾的回收利用,并建有完善的电子垃圾回收体系。比如芬兰,几乎每个社区都有一个回收中心,专门回收废弃的电子设备,然后由全国最大的电子垃圾回收公司——库萨科斯基公司统一回收、分类并加工处理,最后使电子垃圾变成各种工业生产原料,供应本国和外国的工业企业使用;加拿大的一些省市还颁布禁令,严禁电子垃圾混进生活垃圾进入垃圾掩埋场。包括安大略省在内的8个省份则通过立法,对某些专门类型的电子垃圾进行转化处理;新加坡则针对电子垃圾的特殊性,推行电子垃圾专业化处理,对于从事垃圾收集和回收的个人和机构实行许可证制度,以提高电子垃圾的回收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降低毒害。

  而在我国,每年电子垃圾年产量230多万吨,是世界第二大电子垃圾生产国,同时也是世界最大的电子垃圾进口国,中国每年接纳全世界七成左右的电子垃圾。但我国的电子垃圾回收处理基本还显得有些无序,其废弃后要么走进二手市场,加以维修或翻新后重回市场;要么走进维修商店,业主将其拆解留下还能用的部件,其余将作为垃圾随意丢弃;还有的是在家中闲置,最终作为废品卖给“收破烂”的。因此,畅通电子垃圾回收渠道,实现电子垃圾循环利用、减少环境污染可以说迫在眉睫。

  首先,加快立法,建立专业的回收机构。通过制定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从法律的角度对电子垃圾的回收、分类、循环利用、销毁处理等予以规范。每个省市可根据法律法规成立若干个具有资质的电子垃圾回收处理公司,在乡(镇)办及居民社区及党政机关、大型市场等处设立电子垃圾回收点,并注重协调公司与回收点的关系,形成全覆盖的立体式电子垃圾回收体系,杜绝或最大限度地减少电子垃圾通过非法途径流失的可能性;其次,抓住源头,减少电子垃圾的产生。如果产品质量过硬,相信居民不会对家里的电器产品进行轻易的更新。因此,政府可以通过行政手段引导电子生产企业在生产中采用环保型材料、绿色产品设计和新技术等,在满足消费者性能追求的同时延长电子产品的使用寿命,以减少电子垃圾的产生,从而实现由末端治理到源头控制的转变;再次,加强宣传,动员群众参与回收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在全社会广泛宣传畅通电子垃圾回收渠道的意义,让普通百姓充分认识到电子垃圾的危害,优先选购环境友好型产品,并改变原来处置旧电器的习惯,自觉协助回收部门做好回收工作。同时,对愿意承担其产品废弃后回收、处置等更多责任的企业给予宣传、表彰,并在税收、发展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

  (作者系郑州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 袁文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