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则“差不多先生”的寓言故事,讲的是一位“差不多先生”,常说“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常常“把十写成千”,认为“医生牛医”差不多,结果“一命呜呼”。
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不少地区和部门抓严抓实,让人民群众感受到了党风政风的积极变化。但还是干部队伍中这样的“差不多先生”还有不少。有些党员干部在抓工作中只求面上过得去就行,不出大乱子就够;下基层,走马观花、蜻蜓点水,明知有假也听之任之;学习上,规定书目读了,却浅尝辄止等等。为什么党员干部作风有优劣高下之分?区别就在于是不是认真。“差不多”,是“庸、懒、散、奢”的共有特征,是滋生不良作风的重要病源,抓作风建设最重要的就是要认真。
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人最讲认真。实施“八项规定”之初,不少人对能否整治歪风,根治公款吃喝等问题持怀疑态度。公款消费被降职,公车私用丢公职,发购物卡受处分……一桩桩一件件“较真”的实例,打消了人们心中的疑虑,促进了党员干部作风转变。如今,请客送礼收敛了,节庆晚会简朴了,高档消费冷清了,党风政风发生转变。实践证明,再大的顽症,只要动真格就能破解,认真是改进作风的“核武器”。
抓作风必须认真,教育实践活动最需要“认真”之道贯彻其中。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在群众家门口进行,党员干部与群众打交道更直接、办事更具体。群众对基层作风看得见、摸得着,干部作风改得怎么样,群众的火眼金睛时刻监督着。只有像中央要求的那样,真刀真枪提意见,锱铢必较抓整改,点点滴滴都认真,才能使党员干部作风有一个大改观,让群众对广大党员干部队伍增进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