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网上曝出“国家卫生城市暗访组从1日起对济南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进行暗访,重点察看市容环境卫生、食品安全、公共场所卫生等方面,众多餐馆接到通知,暗访组在济南期间必须关门暂停营业”。(7月3日,北京青年报)
正值就餐高峰期,整条街的饭店都店铺紧闭,与往日人来熙往的情景相去甚远,这是发生在济南街头的一幕。据网络爆料人称,这都是为了应付国家卫生城市暗访组的检查;饭店经营者称是因为营业执照没有办理下来,导致必须关门歇业;工商局工作人员称营业执照不是不办,而是人员都上街头监督检查去了,人员不够导致办理迟缓;而市民则称,平日里正常的吃饭需求现在得不到满足了。
就餐高峰,餐馆却大门紧闭。一边是群众怨声载道:“没地方买早饭,没地方买菜,没有烧烤、没有夜市,没有小吃”“客人少了,满大街却都是志愿者”;另一边,济南市新闻发言人却放出豪言壮语:“众志成城,再掀创卫热潮,努力打赢创卫决胜战!”二者态度截然相反,不得不让人深思。
一者,当前一些地方“形式主义”不死。平时工作不努力,迎接上级检查时就弄虚作假。我们不妨认为这些饭店营业证照不齐被迫停业,那么开业之前、营业之时,工商局的人员都干什么去了?工作人员的职责就是忙于创卫工作前的“突击”检查?暗访组一走,商铺大门一开,肮脏的东西又重现在群众眼前。城市的卫生工作不仅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提升,而且也引起群众一片抱怨反感。换个角度思考,城市管理者为了创卫工作,关闭了一条街的饭店,甚至拆掉店铺招牌,现实版的“此地无银三百两”,不就等于告诉暗访组“这条街的卫生工作有问题”吗?
二者,暗访检查组也是搞“形式主义”。既然是“暗访”,就应该悄无声息,在检查对象的不知不觉中观察最真实的情况。而此次暗访,让人感觉暗访组和济南在演“双簧”。归根结底,暗访组不重视对自身的监督,对下级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创卫不是坏事,也不是难事,只是一件简单的实事——让群众参与进来。创卫最根本的目的,还是要提高群众的公共卫生意识,从根本上改善城市的卫生条件和状况,为百姓创造一个干净健康的生活环境,卫生环境好了,“卫生城市”的名誉自然来了。如果本末倒置,把创卫当政绩来争取,只顾名声,不要民生,这样的荣誉只是一种虚荣。
(作者系邵阳市新宁县回龙寺镇人民政府 杨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