沽名钓誉“钓”不出“世界首善”

邵阳新闻在线2014/07/11 16:34:09 分享到

  7月6日晚间,从美国归来后的陈光标接受采访时再三强调,“我现在是‘世界首善’了”,并展示了“联合国”下的“基金会”颁发给他的“世界首善”证书。但联合国官方微博指出证书上“联合国”英文拼写错误。陈光标回应称,为获证书赞助了3万美元,可能是受骗了,并表示要对骗子提起法律诉讼。不过,涉事“基金会”表示,证书内容并非由基金会制作,而是陈光标本人提供。如今,两方各执一词。(人民网7月10日讯)

  估计陈光标沐浴在“世界首善”的荣光中还没享受够,就被全世界媒体激泼一瓢冷水,盖因证书错误颇多,而且实在低级,其中最明显的就是把联合国的英文表述“UnitedNations”,拼写成了“UnitedNation”,少了一个字母“s”。这种错误无异于把“陈光标”写成“陈光木”。因此,陈光标会被这种拙劣的骗局给坑害,实在让人不可思议:难道标哥此次美国之行就没带一个认识英文的吗?与“联合国”的机构打交道,靠的是肢体语言和眼神?究其原因,恐怕还是陈光标贪图“虚荣”二字。

  回顾陈光标的“行善之路”,不难发现,商业意图的脚印似乎总比“慈善”的迈得更大、踩得更深。例如,在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陈光标突然宣布要把在北京的一栋别墅捐给莫言。在很多记者搞不懂这是何种慈善之时,陈光标自己解释:“早知道他不会收,但可以免费吸引媒体报道啊。”且不说陈光标以前捐款就被曝“数额不实”“捐款退回”和“将他人捐款计算到自己名下”,结合他近期的表现来看,无论是“高调赴美向穷人发300美元,事后却被曝食言”,还是“在雷锋墓前下跪磕头”,包括此次“3万美金买‘世界首善’证书”,都看不出陈光标“慈善”的“含金量”有多高。

  行善者应当受到回报,这无可非议。春秋时期,子贡赎人而不受赎金,被孔子批评,子路救人收下一头牛,被孔子赞赏,就是“子路受而劝德,子贡让而止善”的道理。如今,越来越多的商人将“慈善”作为完善自身或是企业形象首选工具,目的在于收获更多的效益,也无可厚非。即使一个普通人,在帮助别人之后,也希望对方能够给予一笔奖金、一面锦旗,或最起码说一句“谢谢”……物质和精神的回报鼓励人继续行善,但前提是行善者基于自身“向善”的动力。因此,当行善者主动索取回报时,就不免让人反感。陈光标行善,却自己给自己贴上“中国首善”、“中国最具影响力人物”、“中国最具号召力慈善家”、“最著名最受爱戴的精神模范”等一系列“最高级”头衔,就更让人反胃了。试问陈光标,如果仅凭捐款20亿就成了“世界首善”,那么2009年就累计捐款逾50亿美元的巴菲特、盖茨、索罗斯和戈登·摩尔等人,岂不是就要被“逼出”地球,去争夺太阳系、银河系、甚至宇宙的“首善”?

  “世界首善”证书造假,暴露的是陈光标的善而不实、沽名钓誉。奉劝陈光标一句,行善还需脚踏实地,面子是别人给的,脸是自己丢的。

    (作者系邵阳市新宁县回龙寺镇人民政府 宁晋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