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正风肃纪的不断深入,“四风”问题在各级党政机关都得到了有效治理,由于干部管理日益严格和规范,也让部分人产生了“为官不易”的感叹,更有人产生了“不干事”的懈怠心理。身在其位,不谋其政、不干其事无异于尸位素餐,究其根源还是思想在作祟。
思想“滑了坡”,行动上就会得“软骨病”。管得严,因此怕出事,怕出事,倒不如不干事,不干事自然成为明哲保身者的逻辑和选择。对此,笔者不禁对这些人为官从政的初衷产生质疑,究竟是要庸官混日,还是胆小怕事,亦或是得不到“油水”,还是怕扯出藏掖的“裹脚布”……出于何种原因,笔者不敢妄下结论,但总归就是于己不利,何苦而为?显然在这部分人心中,头上的“乌纱帽”远比墙上的“功劳簿”要紧,“官念”一旦偏离,于公、于私的天平自然会导向一边。
心无杂念天地宽。既然为官从政,就应攒足公仆情怀,趁早放下“小我”,时刻保持奋发向上心态,拿出啃硬涉险的决心和勇气,去成就人生之“大我”。在其位,就应尽其责,就要讲担当,“为官不易”正是为了更好地有所作为,只要放下“包袱”,全心谋事,专心干事,就会干成事、干好事,至于“有事”、“出事”仅仅是是杞人忧天罢了。
当然,治理为官不为现象,还要在树立崇尚实干的用人导向上下功夫,只有形成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机制,确保有为者有其位,不为者失去了生存空间,自然会被淘汰出局。
(作者系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县委组织部 刘意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