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江苏连云港孝文化研究会朝阳中学国学馆首期研修班结业典礼上,结业学生面对台下父母讲述学习体会时声泪俱下,并表演手语《跪羊图》,集体向父母们施行跪礼。(7月16日新华网)
学生集体叩首跪拜父母的画面在网上一刊出,立即引来网友的热烈讨论。有人说这是做秀,学生只不过是在短时间执行学校和老师的指令;有人说这是中华传统美德的强势回归,尽孝道施孝礼就应该从娃娃抓起;也有人说真正让学生们做到尊老,要看社会现象或平时的表现;更有人痛批这就是实打实的“形式主义”……
反观前几天的一则新闻,江苏昆山一位刚大学毕业就结婚创业的人嫌母亲长得丑,死活不见母亲,也不要母亲给刚出生的孙女带去的农产品。父母含辛茹苦培养儿子上大学并在城市就业成家,当子女摇身一变成为有身份、有地位的城市精英,却鄙视自己那在旁人世俗眼光里卑微出身、面貌丑陋的母亲,这是何等的不孝!“你长得太丑,不要来丢我面子”这句狠话不知让天下多少勤恳父母寒心。从这个事件可以看出,现在中国年轻一代“孝道”的缺失并不仅仅是个别现象,新时代呼唤孝道回归确是当务之急。
《礼记》有云:“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跪拜礼和鞠躬礼作为我国自古以来最传统最直接的表达方式,完全可以作为一种表达自己孝心的形式,但真正的孝心更要落实到一粥一饭、行动到半丝半缕。所以,感恩父母不能只在于形式,如果只在场面上、镜头前感恩,转过身来却忘恩,甚至是背恩忘义,那么一切就只能归为是“形式主义”。“亲尝汤药、啮指痛心、百里负米、芦衣顺母……”古时的“二十四孝”鞭挞着今天的我们要及时行孝,是我们行孝的很好标准。
同样是7月16日刊发的另一则关于“孝道”的新闻:“妈妈离家,爸爸患病,爷爷奶奶年老多病,湖北省黄石市14岁少年胡恒升,自学药熏、拔罐等中医疗法,照顾爸爸6年。‘我长大要成为一名生物学家’胡恒升对记者说。”或许,胡恒升的行为给了那些因“向父母行跪礼”事件争辩不休的网友们最好的答案。真正的孝道不仅限于形式上的跪礼、鞠躬和演讲,更是日积月累的关爱和行动,尤其在尽孝道的同时润泽普罗大众,使孝道成为促进整个社会发展的正能量。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在你意识到要好好报答父母养育之恩的当下就应马上付诸行动,不要纠结时间是早还是晚,更不要拘泥于形式,就做那些让他们开心的事情就好了。因为,最普通的爱就是最深沉的表达。
(作者系邵阳市邵阳县委组织部 刘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