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三项制度让官员辞职正常化

邵阳新闻在线2014/07/21 10:28:27 分享到

  近日,浙江一副县长周慧辞官又成为了网民热议的话题。官员辞官,原本不过是个人职业生涯中的一次“跳槽”,是个人一次很平常、很正常的职业转换,但因为跳槽人带上了公务员、官员的光环,于是总易引起热议。这本是正常的事变成了不正常,该如何让官员辞官正常化呢?

  第一,完善人才交流机制。敢于辞官的官员通常具备至少三个特点,一是在经济发达地区,二是党政领导干部,三是能力超乎常人。这些敢辞官的人,能舍弃“金饭碗”,需要的勇气,也需要足够的积累,包括人脉、财富和智慧。这些人是政府精英,从各方面来说,绝不逊色于其他行业的精英。但由于体制内外的约束,官员和体制外优秀人才之间少有交流。因此,需要完善体制内外的人才交流机制,畅通人才交流渠道,让人才可以互动,让人才交流经常化。

  第二,完善体制内人才使用机制。在体制内,人才使用未必能够发挥其在专业领域的最大效用,国家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提倡的是“做好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而并不是把人才的专业技能、知识领域作为第一考虑要素。因此,需要完善人才使用机制,考虑被使用者的德行素质之后,再考虑其专业技能,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让人才尽其才。这样能够增强体制内人才的综合水平,与体制外人才技能接轨,从而加大人才的交流程度,增强人才之间的流动性。

  第三,完善官员辞职机制。很多官员很少辞职,普通公务员尤之,这其中有很多原因,包括辞职后的五险一金的衔接、社会保障的延续等等。公务员岗位,绝大多数都是综合服务性质,相当于国外公务员体系中的事务官,技术含量不高。我们当且在此不讨论公务员履职效能,但不得不承认大部分公务员把青春年华贡献给了党政机关。因而,我们可以完善官员或者公务员的辞职机制,让官员或者公务员辞职有个过度期,同时做好官员、公务员辞职后在一定年度内的社会保障延续工作,这样可以让更多的官员或者公务员参与职场流动的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