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去年10月份中组部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党政领导干部在企业兼职(任职)问题的意见》以来,在中组部的统一部署下,各地对党政领导干部在企业兼职进行了集中规范清理。全国共清理党政领导干部在企业兼职40700多人次,其中省部级干部229人次,数目之大令人咋舌。
一下子揪出了这么多违规在企业兼职的领导干部,乍一看,中组部这回已经打了一个漂亮的“歼灭战”。但如果仅仅只是停留在知道谁在企业兼职,而没有严肃将其清理出来、杜绝这种违规兼职行为的话,就还远远不到“得胜收兵”的时候。
众所周知,官员在企业兼职,说得好听是“发挥余热”,但几乎全是奔着高额利益回报去的。一方面是企业有需求,企业经营者看重官员身上拥有的资源,他们愿意出得起钱购买这些资源来为企业服务。另一方面,逐利毕竟是人的本性,尤其是一些党性不坚强的领导干部,临近退休时难免心理失衡,“当了一辈子清官,退休后在企业谋条出路”就成了很多人自然而然的想法,于是利用自己辛苦经营半生积累的人脉和资源与企业之间进行利益输送,浑然不管国家公职人员应当遵守的工作纪律。这样一来,官员和企业主彼此之间早就心照不宣,各取所需,“合作共赢,皆大欢喜”,而且这种利益同盟的默契性和牢固性不可小觑。
中组部趁着反腐的强劲东风,想要拔掉领导干部违规在企业兼职这颗腐败的毒瘤,势必会打翻很多既得利益者的“奶酪”,他们恐怕不会这么爽快地答应呢。一旦某种合作的契约达成,原先在企业兼职的领导干部为躲避风头,即便不在企业“坐镇”,一样能为企业献计出力,一样能从企业领取报酬;况且,据媒体报道,目前仍有一些退休党政领导干部采用“曲线”策略,继续在企业担任独立董事,这是不是因为他们看到政府的配套措施不力,因而还在等待观望呢?甚至在清查的时候是不是做到了动真碰硬,有没有一些漏网之鱼呢?这些问题都考验着此次清理工作的执行力度及相关后续配套措施是否完善。
“行百里者半九十”。对于一些“手眼通天”的兼职领导干部来说,清理工作的“开门红”还不足以对其形成威慑。要想真正管住党政领导干部不该伸向市场的手,还要进一步深挖严查,划清权力边界,防止权力滥用,教导官员们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更重要的是,要继续严格抓好后续工作的跟踪落实,督促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分级负责,确保将党政领导干部在企业违规兼职、违规取酬的行为清理整顿到位。此外,还要建立科学的外部监督和问责机制,对于经组织同意确需在企业兼职的,要予以公示,接受社会舆论和公众监督。同时,细化量化违规后的处罚办法,对于发现违规兼职、违规取酬及瞒报、漏报的,发现一起惩处一起,以儆效尤,让规定发挥威力,才能真正让违规兼职无所遁形。
(作者系湖南省邵阳市绥宁县委组织部 沈忠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