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守则(征求意见稿)》接地气

邵阳新闻在线2014/08/04 10:06:43 分享到

  教育部新制定的《中小学生守则(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备受关注的“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内容被取消。首条改为“爱祖国。尊敬国旗国徽,奏唱国歌肃立,升降国旗行礼,了解国情历史”。此前教育部表示将调整内容,以便学生理解掌握。(京华时报8月1日讯)

  被专家和家长批判可操作性不强的《中小学生守则》已经启动修订,空洞内容将删除。昨天,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司长王定华在北京酒仙桥第一中学考察新型教学模式时透露上述消息。(京华时报2013年9月16日讯)

  两条新闻对比,可以看出,教育部对《中小学生守则》修订是非常重视,不到一年时间,就出炉了《中小学生守则(征求意见稿)》,条例修订变化较大,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内容切实可行,是中小学生能够做到的。条例有品德要求,有学习要求,有行为要求,告诉学生应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言简意赅。形式上更加精练,语言通俗易懂,脍炙人口。讲诚信、讲法治、护健康的行为规范非常具体,如不抄袭、不作弊、不上网、抵制不良信息等,与时俱进,直截了当。

  现行《中小学生守则》共10条,200多字,涉及热爱祖国、遵守法律法规、热爱科学、珍爱生命、热爱大自然等多个方面。此前,一个名为“中美小学生守则对比”的图表走红微博,引发众网友热议。对比之下,中国小学生守则被指“内容空洞,可操作性差”。如珍爱生命、注意安全等内容,虽然都是常识,但是没有具体的做法。

  相比之下,美国小学生守则内容细致入微,可操作性强,口语表达简单易懂。如“按时或稍提前到课堂”、“当老师提问且没有指定某一学生回答时,知道答案的都应该举手”、“缺席时必须补上所缺的课业。向老师或同学请教”……

  《中小学生守则》是学生的行为准则,每一个学校在公共场所都张贴了,学校每一间教室都布置了,成了长久性的宣传读物。《中小学生守则》抽象,对于小学生来说,尤其是低年级学生,难以读懂,难以理解。不明白含义,让学生来“守则”,确实是难以达到目的。

  《中小学生守则》启动修订,征求意见,走群众路线,大快人心。这样修订,得到群众的支持,社会反响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