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来临,高尔夫班、击剑班、马术训练营……各类“贵族运动”培训班异常火爆。尽管这些贵族培训价格不菲,但心甘情愿掏腰包的家长却不在少数。有网友表示,如果家庭经济条件许可,孩子有兴趣,多学是好事,通过学习可以提高孩子的自信心;但也有人觉得,气质和品行的培养需要长期的耳濡目染和教育引导,希望孩子通过“贵族运动”培养贵族气质,不过是家长们的一厢情愿。(中国教育新闻网)
针对上述2种观点,笔者以为后者比较科学合理。因为孩子的个性特征是不同的,有些孩子好动,喜欢体育运动,利用暑假期间,在家庭经济许可的的条件下参加高尔夫、击剑、马术等活动,锻炼了身体,增长了见识是一件未尝不可的事情。但是一些性格好静的孩子就只能别做他论了,他们不喜欢参加此运动,在家长的威逼利诱之下才参加此活动。是不靠谱的一件事情,甚至会适得其反,破坏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更别说提高气质之效了。
《普通心理学》解释气质定义为,气质源于拉丁语,原意是混合、搀和的意思,后被用于描述人们的兴奋、激动、喜怒无常等心理特性。它与人们常说的脾气、禀性差不多。现代心理学把气质定义为:气质是表现在人们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的典型的、稳定的动力特征。对此我们从此定义的理解中可以明白。气质作为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它与人的心理活动的内容、动机无关,即气质特点一般不受个人活动的目的、动机和内容的影响,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它能使人的心理活动染上特定的色彩,形成独特的风貌。既然是稳定的东西,岂能考暑假短短一个月能改变的。其次气质受先天生物学因素影响较大,即先天因素占主要地位。气质较多地受神经系统类型的影响。显然不是由于后天生活条件所造成的。因此考参加贵族运动来提高气质是完全不靠谱的,是人的一种心里作用
高尔夫班、击剑班、马术训练营又称之为交际运动,在电影中我们看到往往是一些大老板与富二代在玩,这只是他们的一种消遣方式而已,并不是他们在培养贵族气质。
如今的中小学生家长大多是70后、80后一代人,家庭生活条件较上一辈人更优越,他们与父辈的教育观念不同,主张富养儿女。孩子出生,就从海外代购优质婴儿奶粉;孩子读书了,一年花几万元砸在各种培训班上;就连旅游也是推崇海外游,早早把孩子送出去开眼界……无形当中,教育的标准向物质靠拢,认为花钱能培养孩子的学识、气质等。但是对于普通工薪家庭来说,家庭生活不是非常康裕,把孩子送去感受这些运动的“贵气”只会给孩子带来超前消费享受的消极之风,而不会去体量自己的父母,甚至会让一些孩子感觉自己父母不如他人,变得很自卑之感。因此它是一种错误引导与教育孩子的行为,作为长辈应该及时给予纠正,让孩子积极健康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