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节性微笑”掩饰不了“为官不为”的麻木

邵阳新闻在线2014/08/06 15:56:45 分享到

  近日,网上一张图片引人关注:汉中市住房和城市管理局副局长曹某站立、面带微笑,3名女子半跪在其身边。对此,曹某称,之所以带笑,是他要“笑脸相迎业主”。(华商报7月26日)

  毋庸置疑,作为政府官员,的确应该对前来办事的群众报以微笑,这样有利于拉近干群距离从而增进沟通理解。然而,同样的表情在不同情境之下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不合时宜的微笑却会让人与人之间心生间隙。无独有偶,曹某宣称的“笑脸相迎业主”应该也可以归入之前网络热炒的“礼节性微笑”一类,颇有种“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镇定自若。事件当中的3名女子到底是不是真下跪,我们还不得而知,但面对她们半跪姿势的苦苦哀求,微笑官员至少在神情上表现出的是一种格格不入的冷漠,这种视觉上的强烈对比,让人错愕之余不禁满腹狐疑,究竟何事这般引人发笑?

  不同于“威胁我就是威胁共产党”等狂妄之语的蛮横,“礼节性微笑”选择了一种更加柔和的冷漠。特别是在为官不易的重压之下,一些领导干部奉行“不扫他人瓦上霜”的中庸哲学,成天捂着项上的乌纱帽走路。无论是面对群众的困难求助,还是上访意见,甚至是无端责难,因为既没有气魄和心思去解决问题,又怕担上个“为官不仁”的恶名,于是就想出个“一笑遮百丑”的法子,仿佛只要笑就总不会摊上什么罪过的。但正如鲁迅小说《药》里面兴高采烈谈论夏瑜被杀的康大叔,微笑背后愈加凸显出精神上的麻木。

  政府官员手持公器,行使公权,就应该竭尽所能为服务对象排忧解难。倘若心中始终装着民生疾苦,那么在群众神情凄凄之时,就断然不会有笑得出来的理由。然而,现在不乏有些干部练就一身“死猪不怕开水烫”的金刚不坏之体,面对群众诉求总是轻描淡写,甚至一笑了之,从此再无下文,着实令人寒心。无论何种情况都要“笑脸相迎业主”,哪怕天塌下来都要保持标准的微笑姿态,纯然一副“不撞南墙不回头”的架势,似乎倒是一种须经历百般修炼才能得来的职业道德。然而,这种不分场合的“礼节性微笑”却掩饰不了“为官不为”的精神麻木,假若不是为了掩盖束手无策的尴尬,那便是出于置身事外的围观心态,归根究底还是群众观念淡薄,宗旨意识不强。如果一笑就能解决所有问题,那为官的岂不成了公堂木偶,倒不如摆一尊弥勒佛像来得轻松自在。

  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人的一切行为都会受到感情的驱使,党员干部只有真正时刻把群众冷暖记在心头,才能切实做到与群众同呼吸、共甘苦,进而赢得民心口碑。倘若一味摆弄“皮笑肉不笑”的表情,时不时上演一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哑剧,必将会遭到群众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