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8月13日讯今天早高峰的长沙12路公交车上,一男子带着装有半瓶液体的可乐瓶,在满载乘客的公交车里多次掏出打火机玩弄,还将火苗对准了携带的塑料袋。所幸的是,车厢里坐满了机警的乘客。在火苗蹿起的那一刻,一名大叔一把夺过男子手里的打火机,一名大妈一掌将着火物拍熄。
随后男子被赶来的民警带走。男子交待,当时他只是拿出打火机玩一玩,想要烧掉衣服的线头。记者了解到,事件中有数名乘客轻微擦伤。
公安审问这名男子,基本认定所带的液体不是可燃物,该男子在审问过程中吞服了半瓶液体。但是,我为该趟公交车上的乘客高度警惕拍手叫好,将可疑分子举报给公安,是维护公共场所安全的必要。发现可疑举动,就是要及时制止,大胆消灭不正常的现象,将隐患处理在萌芽状态。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近年来,公交车上蓄意犯罪接二连三,让人心有余悸。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巨大,尤其是对乘客的生命安全直接构成威胁。
例如,2013年6月7日发生在厦门市的公交车纵火致47死34伤案件告破,59岁的纵火犯罪嫌疑人陈水总被当场烧死。今年7月5日下午5时许,杭州庆春路东坡路口,一辆7路公交车发生爆燃事故,造成数十人受伤送医。截至晚上10点,省、市医院收治的30名伤员中有1名经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处置后已离院,目前,仍有29人住院治疗,其中危重病人15名,无死亡病例。
公交车燃烧案件,给社会公共场所的安全工作敲响一记记沉重的警钟。公共安全关系重大,影响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影响到地方的安定团结,影响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幸福生活。防范公交车上燃烧事故的发生,是城市的当务之急。
公交车上的安全应该上升到地方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全盘大计,安全工作要从最基层的单位着手,调查掌握群众的基本情况,对于安全隐患要从细处梳理,要从家庭成员和睦相处着眼,对于消极的因素,要进行细心的化解,莫让小问题变成大问题,莫让家庭、单位矛盾恶化成社会报复的大案子。
公交车是城市重要的公共场所,保障公共场所的安全,是党和政府的重要内容,是公交车司机的本职工作,乘客应该沉着应战,减少不必要的伤亡。也需要社会人士挺身而出,帮助大家化险为夷。公共安全,事关全局。保护公共场所的安全,人人有责任。发现隐患,要及时报告,帮助排除。公交车是市民出行密切相关的交通工具,让公交车变成安全车,远离燃烧事故,是我们的安全出行梦,要实现这个美好的基本的梦想,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