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新生开学伊始,随州二中特地制定学生发型标准,张贴在学校门口宣传板上,以规范学生发型,帮助学生规范仪容仪表。(8月13日《楚天快报》)
毋容置疑,学校制定这样的校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有利于端正学风、严肃校纪,其出发点是好的。但学校也应该理解学生的心理,对学生的正常的发型偏好应给予尊重。只要不是太过分,不是让人难以接受,不是过于浮夸,让人不顺眼,学校就不应做硬性规定。“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中学生也是如此,尤其是女中学生。他们都是些活生生的人,都有自己的个性,都有自己的特点,都想张扬个性,展示青春的活力。学校若硬性把他们圈在规定的“模式”里,势必压抑了他们的个性,他们肯定心不甘情不愿,容易产生敌对情绪,有些甚至“宁死不剪”。
有媒体报道,山东临沂六中某女生,因被学校认定头发太长,不符合“校规”,三次被赶出校门之后,在家服毒自杀死亡。一所学校有统一的发型和衣着看起来很整齐,但总让人感到缺乏生机,缺乏活力,缺乏学生应有的青春气息。学校不仅是一个学习的场所,也是青春的展示厅。学生追求个性没有错,追求美更没有错。所以学校没有权力也不应该在发型和衣着上让学生失去个性与特点。学校是育人的圣地,而不是扼杀学生天性和个性的地方。教育应该以人为本,发展孩子的个性,只要孩子是在健康、阳光的状态下成长,就不该用一些人为的东西去阻碍他们成长。的确,有些学生个性十足,特立独行,发型夸张,风格特异,但是绝大多数学生的发型还是很标准的,没有必要采用同一“标准”。
《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对中学生的仪容仪表的规定是“穿戴整洁、朴素大方,不烫发,不染发,不化妆,不佩戴首饰,男生不留长发,女生不穿高跟鞋”,我们又何必制定硬性的标准,一刀切?笔者认为,学校硬性制定学生发型和着装标准,不如给予热心的指导,让学生学会通过衣着、发型展示青春风采,学会正确地追求美,而不是让学生在被动的顺从中泯灭个性,失去追求美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