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召开党的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落实、建章立制工作部署会上强调:以钉钉子精神解决突出问题,用实际行动回应群众关切。有针对性地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坚决防止搞“制度作秀”等形式主义倾向,强化制度的贯彻执行,切实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湖南日报8月14日)
“制度作秀”作为一个新名词的出现在各大报刊中,反映出群众之关切,问题之严重。“制度作秀”是一种流于形式的表现,把制度作为墙上标榜,做表面文章。一些地方习惯性的把政策、文件拿来定期学习,但对于实际中的问题却不去落实,不去执行,这样再好的制度不去贯彻执行也只是“纸上谈兵”,不知不觉陷入“形式主义”。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整改落实、改“四风”取得巨大成效。但是一些地方把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当作一项对上负责的政治任务,习惯性地以文件贯彻文件、以规定落实规定,但对实质性问题却不愿抓、不敢抓;有的地方反对“四风”的规定成了应景之作,贴在墙上作装饰用的形式主义流弊泛滥。“雨过地皮湿,风过草抬头”的歪风侵蚀着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果。整章建制成了“制度秀”,陷入新的形式主义“怪圈”,用形式主义来整改形式主义,让人啼笑皆非。制定制度本意是为了更好的指导实际工作,更好规范工作中的行为,“制度作秀”使制度成为一纸空文,不能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作用,这样毫无实际意义,非但不能对工作起积极作用,甚至可能起反作用,激化干群矛盾,破坏政府公信力,伤害群众感情。一些群众对党员干部“为官不为”、徘徊观望、“懒政”、“怠政”行为看在眼里,骂在心里,导致干部和群众产生隔阂,无形的墙树立在干群中间,成为彻底整改落实的突出问题。
形式主义令人生厌,“制度作秀”更让人反感。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的观念,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促进形成各项规章制度真正发力、长期发力、避免流于形式的法治环境。群众要的只不过是“进门好脸色”、“问题的真解决”,“作秀”伤的是群众的心,破坏的是干群关系,失掉的是政府的公信力。踩住“制度作秀”的刹车已刻不容缓。
(作者系邵阳市邵阳县蔡桥乡政府 刘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