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一个人的能力固然有限,但如果失去应有道德品质,即使“功成名就”,也将为人民所不齿。党员干部立身做人,不仅仅关乎个人修养,尤其是主政一方的领导干部,一个决定,事关成千上万百姓的衣食住行,就更要以德为先,常修为政之德。
我国历来注重官员的德行修养。《贞观政要·君道》有云:“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汉代的张衡,曾任太史令前后达14年之久,淡泊名利,写下“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认为道德比职位更为重要。中央的用人观讲究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与古代的用人智慧一脉相承。近日,《中共湖南省委关于全面贯彻好干部标准强化正确用人导向的决定》发布,强调干部考核注重考德,更是因势利导,顺应民心。
党员干部若要在共产主义事业中一帆风顺,不能光靠严厉的制度威慑,更应以德护航。我们从近年来落马的官员中不难发现,现今官员贪腐的手段不断翻新,并且越来越隐蔽和合法化。例如,王立军在重庆为官期间,获得专利总共254个,平均1.7天就有一项发明。官员发明专利造福社会本不违法,但这些发明通过职务便利迅速转化为大量财富,就变了味。所谓“富贵不足恃,天下有口碑”,不妨假设,王立军当初能够坚守道德底线,自觉抵制各种不正当利益的诱惑,今日或许不至于沦为阶下囚。沈从文在《论读经》中就写道:“法律注重在使人不敢作恶,道德却能使人乐于向善。”言下之意,就是再严密的制度,也并非密不透风,而培养公正廉明的道德品质却是治理官员贪腐的一剂良方。因此,在不断扎紧制度篱笆的同时,还应加厚官员道德的土壤。
以德为先,除了写在纸上、挂在嘴上、记在心上,最重要的是落实到行动上。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德行锤炼需要不断向书本学习、向榜样学习、向身边的群众学习,并且在遇到工作和生活的坎时,始终先迈出“德”的脚步,步伐才能迈得稳健。
(作者系新宁县回龙寺镇党委书记 郭华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