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本职工作是教学,而教学的主战场在课堂,应让教师把精力放在课堂,潜心于课堂教学。然而,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大中小学老师都搞起科研、出版专著、发表论文来。何也?为职称也。
多年来,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压力大,不仅看班主任工作、教学工作,还要看科研成果。说实话,中小学教师有几个有精力、有条件去搞科研?教授论文都造假,中小学教师又有几人能写出一篇像样的论文?那些所谓的教育研究成果,有些是废话或拼凑的话,有些是偷窃的,有的是买来的。既如此,又何必强迫教师在这方面花费精力。
课堂是教师的阵地,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认真研读义务教育阶段各科《课程标准》和中小学各科教材,明确党和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施政理念,落实《课程标准》的各项目标,进行高效的课堂教学,培养优质人才,是教师的主要任务,不必花费大量的精力去搞科研、花钱去出专著,充其量写写教育教学反思、教育教学叙事之类的随笔。
当然,教师研讨教材、探讨教法、探索班级管理方法,是必须的,但不能用“职称评审”来绑架。
近年来,职称评审还增加了个条件,要达到多少学分,使得许多一线教师不得不离开心爱的课堂、可爱的学生,北上南下,参加这培训那培训,为的是挣那几个学分。
时代在发展,知识在更新,教师确实需要不断学习,需要不断提高学识水平和业务能力,但不能用“职称评审”来绑架。
笔者呼吁,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不要强迫老师搞所谓的科研,应引导教师回归课堂。作为职称评审的主管部门,应当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政策导向,引导广大中小学教师把主要精力投入到课堂教学工作中,投入到教书育人工作中,投入到推进实施素质教育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