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公积金“入不敷出” 曝光了啥

邵阳新闻在线2014/10/14 09:38:48 分享到

  据《羊城晚报》报道,广州住房公积金出现“入不敷出”现象。该市出于存贷比不超过80%的警戒线指标考虑,从8月份起实行每月10亿元的“限额放贷”,9月公积金贷款额度在首日两小时内被“秒光”,10月额度也在9月下旬被“抢光”。今年的住房公积金使用量超过当年归集量,需要吃去年结余的“老本”。预计,今后放贷的轮候方式将会成为一种常态。

  其实,广州住房公积金“入不敷出”已不是什么新鲜话题。早在2009年,广州曾连续出现多月“收不抵支”的情况,每月资金缺口近6亿元。透过这一现象,到底曝光出哪些本质?

  成果不可否认

  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市场;哪里有住房,哪里就有公积金。只有毫无希望、没有前途的产业,才会门厅冷落、无人问津。近年来,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州房地产市场活跃,房价一路攀升。在房价高企的市场经济环境里,2013年住房公积金支持住房消费户数,占当地商业和政策性住房贷款总额的41%,独占鳌头,大受追捧和欢迎。对于首次贷款购房置业的刚需人群,低息的住房公积金贷款更是成为首选。据统计,已使用住房公积金贷款的职工,85%以上为首次置业刚需人群,住房公积金贷款每年为借款人节约利息支出17亿元以上。

  毫无疑问,广州住房公积金用在了“住”的刀刃上,惠在了“公”的心坎上。无论是发展速度、规模效应、还是地域贡献,广州市住房公积金取得的成果不可否认。该市住房公积金的现状,正是全国住房公积金行业的一个缩影。

  谣言不攻自破

  一段时间以来,对住房公积金行业的质疑和批评很多,包括劫贫济富、监管不到位、信息公开不够、贷款和提取不便、巨额资金躺在银行睡大觉等等方面,有的以偏概全,有的数据概念混淆,有的追风猎奇,拿专家、学者的话断章取义的有之,拿住房公积金N年前起步阶段的问题忽悠民心的有之,节操碎了一地。在以讹传讹中,住房公积金存废之争再起。广州的实践证明,住房公积金管委会没有形同虚设,相反较好地发挥了监管作用。为确保职工提取、确保未曾享受过公积金贷款的职工也能享受,防范资金流动性风险,广州住房公积金实行了年度总额和月度限额管理,广州市住房公积金管委会要求将住房公积金存贷比控制在80%以内(国际通行的金融机构存贷比控制红线为75%,住房公积金稍有放宽),风险预警机制已经形成。由于服务流程简化,提取条件较宽松,提取还贷较多,广州住房公积金提取率一直较高,2012年、2013年提取率分别是65.43%、76.75%,2014年前七个月的提取率也达76.2%。

  据悉,广州公积金的缴存、使用、增值收益及分配等情况历年都进行公报。近日,还公开晒出了“2012-2014年缴存及提取分类、贷款发放情况一览表”,首次按照“租房提取”、“购房提取”、“非本市户口职工离职提取”等十多个分类,将住房公积金的提取情况晒细账。此外,针对贷款额度出现的紧张局面,公积金中心及时公开轮候人数,分已录入未上报、已上报待放款的笔数和金额,悉数予以公开,供购房者参考,便于公众作出理性判断。稍后,还会公布住房公积金在集体企业、私营企业的建缴情况。试问,还有哪一个行业,敢于这样翻晒自家箱底?住房公积金沉睡论、不公开论,当休矣。

  问题不容忽视

  当然,透过广州公积金“入不敷出”现象,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问题。有问题不可怕,关键是找到问题的根源,用见招拆招来破题。目前的住房公积金政策,实行的是属地化管理原则,由于区域间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住房公积金在不同区域的发展也不平衡,在一部分地区供不应求,另一部分地区又供过于求。

  广州目前面临的困局是,敞贷,会造成有“金”无“积”,资金断流;惜贷,则易招致“想说爱你不容易”,怨言不断。堵不如疏。其实,这种资金紧张与过剩共存的局面,倒是提供了一个极佳的内部平衡的要件,何不拿出“南水北调”的气度和智慧来,搭建一条资金高架桥。在目前尚未建立全国性资金融通平台的前提下,召开与中西部地区区域间的管委会联席会议,结成住房公积金友好城市,借资方以已发放的贷款作为捆绑抵押,参考银行同业拆借利率,双方在出资金额、保证方式、资金回报率和违约处罚等方面展开合作,给饥渴的广州注入资金活力,将资金过剩与不足的风险,在资金流动过程中削峰填谷,进行修正抵消。

  一来,广州的资金紧张得以缓解,二来为出资地的剩余资金寻求到相对安全的增值空间,资金运用率得以攀升,合作双赢。

  此外,向广州市金融机构同城拆借、办理“公转商”贷款贴息、加大住房公积金催缴督缴建缴力度、与其他非金融机构合作推广贷款产品等等,也都是较好的选择,既可以多选一,也可以同时一选多。这其中的种种掣肘,拷问改革者的责任与魄力。

  也许有人会说,广州不具有代表性。恰恰相反,广州地处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经济发达,思想活跃,广州的代表性完全具备引领价值。其实,除了广州外,其他地方的真实情况是,即便是在笔者生活的这个地处湘西南的二、三线中小城市,截止2013年底,住房公积金覆盖率86%,个贷率72%,使用率82%;再说宽一点,处在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经济圈中的湖南省,截止2013年底,全省平均住房公积金覆盖率87%,个贷率72%,使用率84%,全省14个市州有7个地市的覆盖率超过了90%,个贷率超过90%的有3个市州。

  据悉,全国住房公积金行业,在2011年底就已覆盖了约78%的城镇职工,截止今年3月底的全国住房公积金个贷率为69.1%,累计提取率为60%,近几年的当年提取率还要大大高于这一比率。外界报道的很多数据严重失实,其中不乏所谓专家、学者的身影。比如,不惜将住房公积金闲置资金从5千多个亿,一口气放大到3.27万亿元(要知道,3.27万亿是截止今年3月底全国住房公积金的全部余额,难道发放的贷款和购买的国债都是睡着的?),频频践踏新闻道德底线,仅为博人眼球,这种极不负责任的态度,相煎何急。节操呢?

  改革的道路,从来都崎岖不平;住房公积金的改革,从来都不乏议题。回顾二十多年的发展史,住房公积金对中国住房体制的市场化改革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从理论上说,住房保障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住房金融是一个复杂的领域,在我国住房政策远未定型的今天,住房公积金制度作为一个借鉴自新加坡的舶来品,是为数不多的具有中国特色且成功得到实践检验的创举,已经拥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公认,理当受到倍加珍惜,可是她的改革之路,却走得异常艰辛,只能在部门利益的夹缝中求生存,行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在风雨中飘摇。

  毫无疑问,改善住房条件、圆“住房梦想”、实现安居乐业,是过去、今天乃至今后较长一段时期人民大众的迫切期盼。现在住房公积金走到了发展的十字路口,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问题和挑战,谁都有“成长的烦恼”,何必恐慌?下一步,如何践行好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建立公开、规范的住房公积金制度,改进住房公积金提取、使用和监督机制”,把人心统一到健全和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上来,才是改革发展大潮应有的主流命题。

  为有广厦千万间。中国住房公积金正处在创新转型的重要时期,公积金制度能否做到内修自我提升、自我修复的生存定力,外练与人民需求、社会变革和经济发展同步的张力,能否保持旺盛生命力,能否跟上经济社会发展大趋势,改革是唯一出路。

     (作者系邵阳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 马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