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33岁的李文菁结束在清华大学博士后流动站的研究工作,回到家乡武汉,成为武汉外国语学校高中部的一名普通教师。她是该校引进博士毕业生以来的首位女博士后。据悉,武汉部分高中目前已引进7名博士毕业生老师,一时间引发外界热议。(10月19日《楚天金报》)
博士毕业生教高中,有人认为是大材小用,是人才浪费,也有人认为这是打破教育“物本”意识之举,国外如日本等国早已有此先例,因此值得尝试和肯定。笔者赞同后者。
博士到中学任教,在国外很普遍,在国内也不是什么新鲜事。早在2005年,浙江大学中文系毕业的博士刘洋,来到杭十四中,做了一名普通语文老师。2012年,25岁的中科院博士生萧杨放弃科研工作而选择到一所中学当老师。武汉部分高中目前已引进7名博士毕业生老师。因此,李文菁博士去武汉外国语学校高中部教书不是新闻。
莫说博士进高中教书,就是当环卫工也已不是新闻。早在2009年,广州市市容环卫局下属事业单位首次向社会公开招聘10余名环卫工,引来286名本科生和研究生争抢。最终他们录取了1位博士、4位硕士和6名本科生。还有北大学子陆步轩,毕业后投笔操刀,当街屠猪卖肉。所以,李文菁博士去武汉外国语学校高中部教书不足为怪。
有人认为博士教高中,是大材小用,是人才浪费,其实不然。基础教育现在越来越受重视了,并且需要在理论上有所突破,这就需要高素质的老师。博士生具备了研究意识和能力以及较高的外语水平,他们刚好具备了高中需要的元素。再说,中学教育本身是示范性教育,博士教师在学识上、求学经历上、研究能力上,本身就能成为中学生学习的榜样。所以说,博士到中学任教不是大材小用,而是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利在当下,功在千秋。
当然,国家对博士教育投入较多,博士应该承担更重要的科研工作,产出更多重大科研成果。但当今社会是一个多元的社会,是一个充分尊重个性发展的社会,也是一个可以实现多元价值的社会。人各有志,何必强求?因此,我们不要用异样的眼光看待博士教高中,应尊重他们的自由选择,为他们提供实现价值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