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高压下仍出现“塌方式腐败”说明啥?

邵阳新闻在线2014/10/28 16:16:02 分享到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14年10月25日在北京举行,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讲话。在反腐败斗争方面,王岐山说,党中央横下一条心,一定要遏制住腐败蔓延势头。在如此高压态势下,仍有一些党员干部不收手、甚至变本加厉,有些地方甚至出现“塌方式腐败”,令人触目惊心!

  “塌方”是指建筑物、山体、路面、矿井等在自然力非人为的情况下,出现塌陷下坠的自然现象,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带来灾难。而“塌方式腐败”是指一个地方或一个部门的领导干部短期内出现的系统性、整体性的腐败问题,即“一窝黑”、“一班蛀”的案件,使这个地方的政治生态环境受到破坏。

  近年来的反腐败形势严峻,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腐败呈塌方式、一窝式,造成了当地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退化。如广东茂名、湖南衡阳、安徽萧县和泗县等地,均发生系统性、塌方式腐败,这些地方政治生态中正常的规则、风气、导向均遭到腐败分子与腐败现象的严重破坏,乱象丛生,给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一系列负面效应。

  最典型的是山西省官场出现的一连串腐败案。从今年年初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金道铭被查至今,山西已有7名省部级官员被查。山西成为十八大后,落马省部级官员最多的省份。根据山西纪委、监察厅发布的数据,2013年,该省共处分违纪党员干部11879人,其中市厅级干部26人,县处级336人。腐败频发的现状,不仅败坏了政治生态,损害了群众利益,影响了改革发展稳定,更可怕的是也会使党和政府的形象在群众中轰然坍塌。

  十八大以来,高压反腐已持续1年多,取得了明显成效,受到了方方面面的好评和支持。统计数据显示,在这一轮反腐中,截至目前已有50多名省部级官员落马。可是反腐高压下仍出现“塌方式腐败”说明了什么?王岐山用如此严厉的措辞来谈反腐败当前的形势,发人深省、令人深思,既体现了他个人的语言风格、个性特征,也折射了反腐败具有复杂性、长期性、艰巨性,依然任重道远,同时还传递出反腐败不容任何松懈、必须持续保持高压态势的信号,让人们看到了希望、充满着信心。

  灾害不可怕,有时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塌方”了只要及时进行“灾后重建”,就能够建设美好家园。因此,根治“塌方式腐败”必须持续保持高压态势,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要严格执行干部管理各项规定,讲原则不讲关系、讲法纪不讲人情,发现问题该提醒的提醒、该教育的教育、该处理的处理。要通过综合运用经济的、制度的、法律的、教育的等手段,进一步完善监督机制,实现标本兼治。尤其是要把一把手的监督、管理作为重中之重,涵盖在学习、工作、生活、消费、社交等各方面,延伸到家庭、亲属之中,做到超前监督、事前监督,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最大限度地遏制滥用权力的现象,防止腐败现象发生,使官场生态风清气正。

     (作者系湖南省怀化市司法局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 吴展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