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国足球早日进入世界杯

邵阳新闻在线2014/10/29 09:40:47 分享到

  足球最早起源于中国,唐朝的时候,就盛行一种"蹴鞠"运动,这个"鞠"就是现代足球的"胚胎"。而现代足球却起源于英国,英国(英格兰)是现代足球的发源地。足球运动是以脚支配球为主,两个队在同一场地内进行攻守的体育运动项目。它是世界上最受人们喜爱、开展最广泛、影响最大的体育运动项目,被誉为“世界第一运动”。有些国家将足球定为“国球”。一场精彩的的足球比赛,吸引着成千上万的现场观众和数以亿计的电视观众,有关足球消息的报道,占据着世界上各种报刊的篇幅,当今足球运动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据不完全统计,现在世界上经常参加比赛的球队约80万支,登记注册的运动员约4000万人,其中职业运动员约10万人。

  足球运动有如此大的魅力,不仅在于足球运动孕育着丰富的内涵,而且也与足球运动本身所具有的“整体性、对抗性、多变性、易行性和运动量大”等特点息息相关,发展足球运动有利于良好的心理品质及思想品质的形成;有利于增强体质和促进健康;有利于精神文明建设和振奋民族精神。

  回顾中国足球队的历史:1958年时的水平,已经接近亚洲顶尖水平,由于文革的原因,停滞;文化大革命以后的1978年,中国足球还是可以的,在亚洲也是有名的强队,什么日本、韩国根本不放在眼里,当时中国的一支省队可以不费力地拿下日本。可现在,日本已成亚洲足坛老大(虽然现在换成了澳大利亚),中国国家队继20年不胜韩的创历史性记录之后又开创了新的历史——十年不胜日。至于伊朗沙特,也是难得赢他们一回。现在,自澳大利亚加入亚洲足联之后,亚洲前5强是日本、韩国、澳大利亚、伊朗、沙特,中国想称老六都心里没底。目前在国际足联的排行榜上,中国在世界排名徘徊于80-110名之间,在亚洲则徘徊于7-12名(最新世界排名第97位,亚洲第12位)。

  中国不缺少好球员,从以前的申思、祁宏、范志毅,到现在的孙祥、郑智、孙继海,一直都是源源不断的涌现出天才型球员,可是每隔几年才出现一个,根本不可能粘合在一起形成一支强大的中国队,现在的社会都是靠钱来说话的,有钱的孩子送去踢足球,根本没有足球天赋,却可以进国家队;而有天赋的孩子却受制于金钱,根本没有机会受到良好的足球培训,从而浪费着自己的才能,将来也许只是一个公司的小职员罢了。13亿多中国人中间就选不出11个能踢好足球的人,这就是中国足球的现状。

  笔者认为,中国足球这么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表现在:一是中国人只注重学业。现在的中小学校已很少有人踢足球了,学校只重视升学率,足球对学校是可有可无的。加之我们国家不像巴西那些国家一样已经把足球融入了他们的生活,而我们国家的人踢足球大多数是为了生存;二是由于我们国家的领导和国民对足球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导致我国足球场地缺乏,足球运动在我国还不普及;三是我国足球运动员技术不过硬,看中国足球队的比赛真是让人唏嘘,球员或站在那里等球、或传球不准、或带球马上被抢、或无故犯规;能利用角球、定位球、任意球直接得分的球员没有;在禁区不注意配合,贪功射门的球员很多。同时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没有西方那些国家的好;四是职业道德不如人。例如,在青少年比赛中弄虚作假,以大打小;职业联赛中的“假球黑哨”、“球员参与赌博”、“球员打架斗殴”、“围攻裁判”等现象层出不穷。五是中国队不擅长团队体育项目。这是中国人的性格问题,喜欢单打独斗的运动。不善于配合,足球是一种集体运动,配合比个人能力更重要。例如,乒乓球、羽毛球、跳水、射击、摔跤、柔道、举重等方面的体育运动,中国人往往占优势,而在足球、篮球、排球等方面却很难有所作为。所以,要想使中国足球走出国门,早日进入世界杯,笔者建议:

  首先要普及校园足球。因为校园足球是国足的根基,所以全力以赴做好校园足球的普及工作是当前体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教育部网站7月30日发布了教育部部长袁贵仁的一份讲话,透露将制定并实施校园足球中长期发展规划,今年起逐步建立健全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四级足球联赛机制,并制订了普及校园足球的一系列举措,力争校园足球取得重大突破。

  其次要做好“四级足球联赛”的竞技选拔和培训工作。中国足球真正的弱点,在于没有搭建竞技和普及结合起来的“青训体系”,导致专业人口与普及人口的“中间人才”水平过低。以校园足球的发展模式,很难让孩子们直接跃升到职业足球的行列,必须经过“专业过渡”,才能真正成为职业足球的人才。真正的青少年足球体系应该是:1、建立健全的各省、市、区县级各个年龄段的联赛;2、市级联赛;3、省级联赛;4、大区联赛;5、全国性总决赛。通过全国性总决赛选拔出一支或者几支“选拔队”,这些各个年龄段的选拔队获得更多国际比赛或者到国外培训的机会,他们就是各级国家队的后备人才。在这个体系中,核心是建立全国性的各个年龄段的联赛,而且必须从最基础的区县级联赛开始,把联赛的体系真正建立到最基层。参加全国性各阶段比赛的队伍应当是:俱乐部的梯队,足校队伍,业余俱乐部球队,真正的校园足球队伍。这样的参赛队伍身份,可以涵盖所有青少年足球涉及的范围。同样是在这个体系中,应该在各个地区建立足够用的“业余足球俱乐部”。建立“业余足球俱乐部”的目的,是为了让那些想提高的“青少年学生”,有提升自己球技的机会。也就是说,校园足球本身解决的只是足球人口的“量”的问题,业余足球俱乐部解决的是“质”的问题。光有量,没有质,即使所有在校学生都是“足球人口”,也难助中国足球水平的提高。

  再次要清除青少年普及足球的一系列障碍:第一,由于前几年假球和黑哨横行赛场,加上频频出现球员违反职业道德的情况,中国足球在国内已经成为被妖魔化的对象,这直接让许多青少年远离足球;第二,中国足球体教结合的模式尚未有进一步的探索,青少年的家长出于对其孩子文化课学习和未来出路的担忧,而限制青少年参与足球运动;第三,随着城市建设和房地产业的扩张,足球场的数量和面积在不断减少,大多青少年根本就找不到踢球的地方;第四,踢球的青少年缺乏科学的指导,既没有好的教练,也没有好的教材,即使他们喜欢上这项运动,也会养成许多错误的技术动作和习惯。这样一来就很难从普及走向提高。要想清除这些障碍,仅仅依靠中国足协的力量无疑是不够的,比如在治理“假”、“赌”、“黑”上还需要公安部门的合作;在解决中国足球被妖魔化的问题上,还需要媒体的配合;在解决青少年球员的文化教育问题上,还需要教育部门的配合;在解决球员退役后的再就业问题和足球场地匮乏的问题上,还需要其他部门的支持,但不管怎样,足协的决策者应该主动拿出具体的方案寻求解决之道,尽一切可能来提高中国青少年足球人口数量。

  总之,在教育部已经行动起来的大好背景下,国家体育总局和中国足协应该抓住机遇,搭建全国一盘棋的“青训体系”,建设和建立众多的业余足球俱乐部,为那些有职业足球梦想的孩子插上腾飞的“翅膀”。同时一定要下大力气彻底清除足协队伍中的“假赌黑”和“贪污受贿”等腐败现象,中国足球才有希望早日进入世界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