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党和国家领导人与首都各界代表一起,到北京天安门广场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上午10时,公祭仪式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拉开帷幕,卫兵雄武、方队齐整、氛围肃穆,全场肃立默哀,少年儿童齐唱少先队队歌,最后,参与仪式的各界代表在深沉高亢的《献花曲》中向烈士敬献花篮,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人民网,9月30日)
为了弘扬烈士精神,缅怀烈士功绩,培养公民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激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8月31日经表决,通过了关于设立“烈士纪念日”的决定,以法律形式将9月30日设立为“烈士纪念日”,并规定每年9月30日国家将举行纪念烈士活动。
今年的9月30日,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之际,我国迎来了首个“烈士纪念日”。党和国家领导人于当天上午10时同首都各界代表一起,向人民英雄敬献了花篮,表达了缅怀追思。这是今年以来中国以立法形式确立的第三个国家级纪念日。据媒体报道,9月30日,全国各地都举行了隆重的纪念活动,多地烈士陵园都向烈士纪念碑敬献了花篮。笔者希望,我们要把“烈士纪念日”活动融入到今后的工作和生活实践中,使每年的这项“烈士纪念日”活动更加规范和正常。
今年2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以立法的形式,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受害者国家公祭日”。无论9月3日、9月30日、还是12月13日,对先烈的纪念都已经上升到法律层面。这说明国家纪念日正在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纪念日的法定化明确地体现了国家意志和国家利益。以法律的形式将“烈士纪念日”固化在国家大祭的层面,使爱国主义教育有了一个新的平台,具有更加重大的意义。
首先是因为法律具有绝对的权威,具有不可触犯、不可随意更改和随意中断的刚性。一旦以法律形式设立“烈士纪念日”,各级政府、社团、公民必须严格遵守,这将以一种强制的手段,结合国民教育,把感恩烈士功绩、尊重烈士尊严、弘扬烈士精神变成一种国家共识和国民意志,从而激发全民族的爱国热情和民族主义精神,形成一种尊重烈士、学习烈士的良好氛围,为继承烈士遗志,实现他们孜孜以求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其次是选择9月30日为烈士纪念日,一方面既是对鸦片战争以来为民族独立、祖国富强、人民自由幸福而前仆后继的人民英雄的永远铭记,也是对共和国历史的郑重回眸,是对2000万牺牲烈士的庄严承诺,凸显“吃水不忘挖井人”、“国庆不忘祭先烈”的情怀,并与形成惯例的党和国家领导人10月1日上午向人民英雄纪念碑敬献花篮等纪念仪式相衔接,张扬了国庆新的内涵;“烈士纪念日”与“国庆日”既有别又融合,使得国庆期间的典制张弛有度、礼仪有序,国庆的意义更加淳厚,欢度国庆有了深层的情愫。另一方面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荣维木介绍,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为了这一天的到来,无数先贤穷其一生追求,最终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他们是中华民族子子孙孙以敬仰的心情永远缅怀的烈士。在开国大典前夕的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在首都北京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决议。当天下午6时,毛泽东率领全体政协委员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奠基仪式,并为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这是要让中国人民牢记,新中国的诞生是用烈士的鲜血换取的。今天的中国和65年前的中国已经不能同日而语,正以迅速崛起的光辉形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设立烈士纪念日,显然也是为了我们在复兴大道上大步迈进的伟大进程中,永远牢记无数先烈的牺牲奉献。将烈士纪念日定在9月30日是大有深意的。在国庆节的前一天开展隆重的烈士纪念活动,充分体现了新中国的建立是先烈们的功绩的主旨思想,将对烈士的褒扬上升到国家层级,激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
再次是设立“烈士纪念日”对青少年学生意义更为重大。这是因为在当下的青少年中,理想信念滑坡、价值观扭曲、道德意识偏移。为此,这些年社会各界人士强烈建议设立“烈士纪念日”,愿望愈发迫切,呼声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全国人大常委会顺应民意作出决定,亦以法律形式设立“烈士纪念日”,就是为了让人们缅怀革命先烈、弘扬烈士精神提供了便利的条件,进一步为我们更好地培养下一代革命事业的接班人,保证我们国家的持续发展,可以说意义重大。正如武汉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祝捷所说的,青年人了解越来越少,正是我们设立这个“烈士纪念日”的意义所在。在烈士离我们越来越远的时候,用法律的形式做一个适当的提醒其实是非常好的。我们都发现了,今年除了这次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将9月30日设立为“烈士纪念日”之外,此前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也已通过了两个决定,分别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由我国法律法规规定的纪念日越来越多,就是要提醒当代青年学会居安思危。人大的这次动作,实实在在为各地加强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必要的条件。有助于让青少年更加详实了解自1840年以来民族发展和中国革命的心路历程,更加坚定地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进前行。
由此可知,今年国家设立的每个纪念日都有它的重要作用:“公祭日”是为了让人们记住中国所经历的苦难;“抗战胜利纪念日”是为了让人们记住中国的辉煌;“烈士纪念日”则是让人们记住中国从苦难到辉煌的艰难历程。而设立这些纪念日的最终目的在于将尊崇烈士的活动组织得更加隆重,把敬仰烈士的文化建设得更加规范,把缅怀烈士的心理熏陶得更加强烈,把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的精神品质培养得更加深厚,同时要让国民树立这样的观念,即在国家认同的前提下,担当起国民义务和国民责任,而最终使民族凝聚力得以增强,从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