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山西岢岚至临县的岢临高速公路,在尚未通车时,这项工程就曝出偷工减料,不少路段沉降塌陷,桥梁隧道出现裂缝,挡墙土和护坡的缝隙也没有按照要求用砂浆填充,而是用石料加工厂废弃的廉价石粉,再用墨汁画出假石缝,远远看上去“自然美观”,很难发现问题。(10月30日中国广播网)
一条关系到人民生命安全的高速公路在偷工减料中通车了,如果不是承包商的内讧,这些问题可能还不被人们所知晓,人们不禁要问;对质量和安全要求极高的重大工程是如何通过验收的?人们戏称的,修了一条路,倒下了一批干部并不是夸大其词。
追逐利益是商人的本性,这无可厚非。问题是一个工程层层转包,每个人都想分到一杯羹,到头来只有从偷工减料上来想办法,搞成豆腐渣工程就成为必然。所有工程禁止层层转包这些政策早就有明文规定,但始终难以落到实处,转借挂靠别的公司参与中标是法律所不允许的,但这些事情时有发生,雁过拔毛式的获取工程利益,怎么能够保证工程的质量。
工程监理和验收走了过场。公路沉降塌陷、桥梁隧洞出现裂缝,用墨汁画石缝,石粉代替砂浆,这些明眼人就能看出的问题,难道工程监理和验收的人就看不出来吗?工程监理的职责到哪里去了?唯一能作出解释的,这其中必定存在失职渎职和腐败问题。
重点工程出现质量问题并非岢临高速公路,如甘肃天水至定西的高速公路,郑州西三环半年之内连塌10多次,通车不到一年的哈尔滨阳明滩大桥断落跨塌等等,这些豆腐渣工程并未能阻止以后的豆腐渣工程的出现,可能是追责过于宽松,未能警醒人们不再犯类似的错误,致使某些人以身试法,视国家和人民的财产和生命为儿戏,谋取个人的私利。
对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重点工程的监管不应停留在口头上和文件中,对存在的质量问题,应分清责任,一查到底,不管涉及到什么人,应依法追究责任,决不姑息迁就,防止类似事件再度发生,使公众不再为自己的生命和财产因工程的质量安全而担忧,以避免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作者系邵阳市武冈市纪委 周晓龙 黄青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