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语文教材增加国学内容要落实三个到位

邵阳新闻在线2014/11/10 10:28:42 分享到

  “在新修订的初中语文教材中,国学篇目所占比重约增至35%。”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在2014亚洲教育论坛年会上向记者透露,该社出版的中小学语文教材将发生变化,新修订的初中语文教材已送教育部审批,如获通过,这批教材将于明年9月开学进入学校课堂。(11月3日湖南教育新闻网)

  这则消息一传出,立即引发众多家长、专家和网友的热议:对于越来越多的国学内容进入中小学教材,许多家长有这样的担心和疑问:是否会加大教材难度?会不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大连市中山区教师进修学校中教部主任、辽宁省语文特级教师宋文一认为,学生和家长不必有此顾虑。“首先,增加的国学内容都是精华。其中大多属于常识内容,是我们可以、并应该掌握的。”宋文一说;“其次,学生的负担是与考试联系在一起的。如果考试时不考那些偏题、怪题,就不会增加学生负担。”据了解,新增加的国学内容会优选最具时代价值和文化意义的经典篇目。语文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前新闻发言人王旭明也表示,新增的国学内容不仅有古文、古诗,也有谜语、对联等浅显内容。同时,该社在编写教材时也删减了部分内容。为了减少孩子们的负担,有网友建议,在小学取消英语课,增加国学教育,取缔社会少儿英语班,解放孩子,救救汉语!随后,不少网友进行了转发和评论。在是否取消小学英语课的问题上网友们各执己见,有的认为应该取消英语课,让孩子从大量的背诵与抄写英语单词中解放出来;有的网友认为把小学英语取消了,初中高中压力会更大;还有的网友认为应当取消的是英语考试作为主科的地位。

  笔者认为,在全国小学开设英语课还只有近十年的历史,并且在当时是通过中小学一线教师的一致要求和教育部专家学者的慎重考虑才开设的,而且在小学教材中虽然增加了国学内容,但同时在编写教材时也删减了部分内容,所以即使不取消小学英语课,也要保证在小学教材中增加国学内容,因为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现代文化精髓的结合体,国学内容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处事哲学和做人道理。在中小学普及国学教育意义深远,责任重大。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古典文学底蕴,开发孩子们的记忆潜能和智力,而且有利于学生陶冶情操、修身养性、构建健康人格。所以,在语文出版社新修订的初中语文教材中,以古诗文为主的国学篇目所占比重由过去的约25%提高至35%这个比重是大势所趋,也是非常合适的。但在现在的中小学校,国学教育没有趣味,缺乏生气,一方面板着脸讲的国学只能增加学生的负担,也失去了增加国学内容的实际意义。有关部门完全可以取其精华,形成专门的读本,用学生喜闻乐见的音乐和美术的形式表现出来。另一方面在基层教学一线,有教育工作者用“表面热闹的搞国学诵读,扎扎实实的抓语文考试”这句话来概括国学在当下语文教学中处境尴尬。为此,笔者建议,中小学语文教材增加国学内容要落实三个到位。

  首先要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中小学语文教材增加国学内容的重要性,做到思想认识要落实到位,使国学内容获得社会认同。这是因为一方面国学作为中华民族固有的文化和学术,凝聚无数代人的智慧、经验和思想,这无疑是历史上传统知识的宝库,是现代人需要学习和传承的对象。而中小学生正值学习的旺盛期、价值观的形成期,在此阶段加大学习国学的力度,也确实具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这将有利于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另一方面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一些国人的理想信念滑坡,道德意识偏移,价值观扭曲,人与人之间关系淡漠,“一切向钱看”的思想侵蚀了人的灵魂,使各种腐败现象屡禁不止。这些腐朽没落的社会乱象不仅影响了党和国家的形象,而且严重地破坏了社会的公平和正义,这些乱象对当今的青少年影响极坏,危害极大,令人担忧。为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发扬我国的传统美德,努力实现和谐社会,所以,中小学生必须从国学中汲取营养,以国学修身养性,用国学指导生活,也就成为一种可行的选择。这大概就是中小学语文教材加大国学篇目的意义所在。

  其次中小学语文教材要增加国学内容必须在考试内容中增加经典国学的比重,使考试内容中对经典国学的评价机制落实到位。这是因为在当前仍然以考试为指挥棒的应试教育的评价机制中,在中考、高考升学考试中适当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比重,才能够有效引导学校重视传统文化的教育,从而提高中小学生努力学习经典国学的积极性,真正形成中小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氛围。这是优秀传统文化真正进教材、进课堂、润心灵的关键所在,不然的话,让更多经典国学进课堂,只能是纸上谈兵,毫无实际效果。

  再次中小学语文教材要增加国学内容必须把教师培训落实到位。俗话说得好:“打铁还需本身硬”。要想使中小学生学好国学,中小学教师必须首先要学好国学,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对传统文化的弱化、破坏,导致当代教师群体普遍缺乏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如何让缺少传统文化滋养的一代人再去培养下一代人?真是不可思议,所以,师资队伍的缺口是国学推广中面临的最大问题。由于现在的中小学没有专门的国学老师,国学中古诗文的教学都得由中小学语文老师来承担,许多语文老师并没有系统地学习过国学,而国学内容博大精深,课本容量大,有时候,为了讲明白一句话,就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老师们备课是很吃力的。所以,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该在每所中小学指定一两名教师传授国学,并对他们进行相关培训,让他们闯过国学师资这一关,使国学转化成人文内涵。

  由此可知,中小学语文教材增加国学内容必须从思想认识上、考试内容的评价机制上和专业教师的培训上等三个方面加大力度,狠抓落实。因为只有提高了思想认识,才能自觉地把学习国学的责任付诸行动上,才能产生学好国学的动力,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只有调整中考、高考等升学考试中的评价机制,在考试内容中适当增加经典国学的内容,才能使我国的经典国学受到中小学师生、社会和家长的普遍关注和高度重视,才能真正学好国学;只有努力提高中小学专业教师的国学水平,才能使国学课堂妙趣横生,充满生机和活力,也才能保证大多数中小学生积极学好国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