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上流传的一组北京凤凰岭书院开学典礼上学员跪拜老师的照片,引发巨大争议。不少人认为,下跪是传统文化中的糟粕,这种拜师看着更像旧时的帮会,落后又可笑。面对网友们的批评,凤凰岭书院的教务长韩国栋表示,跪拜的目的在于“尊师重教”,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师徒关系的诠释和传承。(11月19日《新京报》)
几年前,赵本山收徒时学员们跪地叩拜的照片,也激发了相似的争论,甚至有网友将此戏称为赵本山的“登基大典”。
过去,叩首拜师,是手工业、服务业、娱乐业等行当中默认的行业规范,在封建礼制下,跪拜礼成了等级差别的标志。推翻封建制度后,代表等级不平等的跪拜礼也被废止,存留于民间的跪拜,承载着最强烈或是最虔诚的情感,只在祭神拜祖或是人生重要时刻出现。跪拜不管想表达什么意思,都是一种不平等的做法,是等级思维。科学社会,师生关系,是平等的相互的,不存在尊卑,跪拜礼很显然不适合新时代。有网友评论称:“跪,不是中华文明精华,而是必须扫进历史的不平等垃圾。”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尊师重教的传统必须传承,但应与时俱进。
赋予更深的内涵。政府要加大教育投入和教育改革力度,均衡配置教育资源,保障教师基本合理的待遇,提高教师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建立长效机制提高教师的道德素养、专业水平和社会责任感,提升教师的社会形象,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各级教育部门应切实缓解教师压力、疏导教师情绪、调整教师心态,定期为教师实行体检,建立健康档案;同时完善大病救助机制,保证有疾病得到及时、充分的治疗。对学生来说,尊重老师的劳动、学有所成就是对老师最大的尊重。
要有新的形式。跪拜虽然不全是糟粕,但是用它来诠释“尊师重教”显然是荒谬的。传承文化在于精髓而不是徒有形式。传统文化要在继承中发展,用鞠躬、作揖、握手、拥抱等礼节代替跪拜,更符合现代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