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中学是“地狱”不是“天堂”

邵阳新闻在线2014/11/24 09:16:14 分享到

  河北衡水中学作为“超级中学”的标杆,一直被社会主流舆论和教育专家口诛笔伐,被认为是“反教育”的“高考训练营”,是泯灭人性的“考试机器加工厂”。可河北的学生和家长却用脚投票,想方设法要挤进衡水中学的大门,考上衡水中学是河北很多初中生的奋斗目标。

  说实话,如果仅以高考成绩论英雄,而不在乎以怎样的方式赢得高考,那么衡水中学无疑是一所好学校,称得上是“天堂”,但从它赢得高考的方式来看,它却是“高考训练营”,是“地狱”。

  “激”情。衡水中学的成功之道“正是善于把师生基因中那种老白干的烈性都激发了出来”,从“激情班会”到“激情课堂”,从“每日激情领誓”到“激情跑操”,师生是一团火在燃烧!把学生“激”成“考试的机器”。学生确实需要鼓劲与励志,但正常的教育应该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顺其自然。

  “奴性化”管理。衡水中学高考辉煌的秘诀之一是实行“奴性化”管理,将学生日常行为与量化评比直接挂钩,即便发生在学生身上、在我们看来属于鸡毛蒜皮、很正常的小事,衡水中学也会举起惩罚的大棒:一名高一女生因为感冒嗓子疼,在自习课上喝了一口水,班主任便通知其远在邢台市的母亲来校,女生则含泪站在保安室写作业;一位学生因桌斗里的半根没吃完的火腿肠被发现,就被勒令回家反省;一名女生因为胃疼,在开大会前依靠着同学的肩膀,被班主任视为有损精神风貌,要求其回家反思。这种管理,貌似在培养学生遵守规则的意识,其实是在培养一种服从意识,剥夺了学生的自由。

  以“分钟”计时。他们每天五点半起床飞奔到操场,只为了抓紧跑操前的几分钟记住几个单词、几首诗;打饭排队时拿着小本子,只为了能不浪费一分一秒;开会前做着数学题,升旗前读着语文素材,看新闻时写着学案……正如一位毕业生所言:“在这里是以分钟计时的,你的老师会把你的每一分钟规划好,让你时刻被无处不在的卷子、课本、笔记本、积累本包围着,真正让你感到何谓‘涅槃重生’。”

  衡水中学既然是“地狱”,河北的学生和家长为何还想方设法挤进去?因为人们普遍认为,青春就是用来吃苦的,在衡水中学如此磨砺三年,今后还有什么追求不能坚持,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只要能考上名校,吃点苦遭点罪,又算得了什么?正是抱着这样的想法,不少家长狠着心、咬着牙把孩子送进了衡水中学,展现在他们眼前的,似乎是一条虽然令人心惊但毕竟是通往未来成功的名校之路。

  学生在经历这样三年的“磨砺”后,真能成为在未来的职场与生活中受欢迎的、幸福而成功的人士吗?我看未必。过度折磨学生,迫使绝大多数学生进入一种集体无意识状态,“万念归一”为高考,对培养完整的人,是有害的。

  当然,衡水中学这样做,是应试教育的大环境所逼,症结在于高考制度。衡水中学不过是应试教育的典型代表,是基础教育畸形发展的缩影。要改变这种现状,需改变应试教育环境,改革教育制度,使人们去掉教育的功利与浮躁,让众多类似衡水中学这样的畸形学校回归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