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一组北京凤凰岭书院开学典礼上学员跪拜老师的照片,引发网友争论。部分网友称下跪并非中华文明精华应摒弃,甚至有网友称之为“耻辱”。对于网友的质疑,凤凰岭书院教务长韩国栋表示,网友的质疑是对跪拜的曲解和误读,跪拜的目的在于“尊师重教”,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师徒关系的诠释和传承。对此,你怎么看?
笔者认为,所谓“尊师重教”就是尊敬老师,重视教育,“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真正的“尊师重教”,应该是全社会的每个人都把“尊师重教”融入骨髓,发自内心的尊敬老师,重视教育,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不在于形式上的跪拜之礼,这样的“尊师重教”才是诚恳而有意义的。对于“尊师重教”,虽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师徒关系需要行跪拜之礼,古代儒家的书院、学堂也有跪拜孔圣人的习惯,但都已经成为过去,现在是文明社会,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人人都是平等的,没有什么等级高低之分,所以,师生之间和师徒之间的关系也都是平等的,彼此之间应该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相互理解,和谐相处,完全不必要行什么跪拜之礼。有人说,跪拜的目的在于“尊师重教”,跪拜是为了表达对老师的尊重。但笔者怀疑的是,跪拜了就真的尊重老师了吗,没有跪拜就一定不尊重老师吗?所以,“尊师重教”作为一种情感,应该是稳定而常在的。它所代表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平等而相互的。因此,用来表达它的礼节也应当是平等的常规的。在当下,“尊师重教”虽然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也不能拘泥于形式上,而应该落实在行动里,用心意来表达“尊师重教”,所以,跪拜显然不适合用来表达“尊师重教”。
为此,笔者认为,对于每一位学生来说,一方面要尊敬老师。在上课的时候要认真听老师讲课,积极思考和回答老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自觉遵守课堂纪律,努力完成课堂笔记和老师布置的课堂作业等学习任务,就是最好的“尊师重教”;另一方面对待老师要有礼貌。在现在的中小学校里,虽然不主张学生行“跪拜”之礼,但师生间一般的“问好、点头、鞠躬、抱拳”等礼数还是必要的。例如,平时在校外某处遇到认识的老师问一声“老师好”,老师也会“点头”还礼的;在每一节课上课时或者在每一节课下课时,值日生都要负责喊一声“起立”,全体学生都要站起来同时很温馨的喊出“老师好”或者“老师休息”的问候语,老师也会给全体学生一个“点头”或者“鞠躬”以示还礼的。对于每一位家长来说,只要用心意表达谢意,多一份真心和实意,少一份虚情和交易,就是最好的“尊师重教”;对于整个社会来说,尊重教师,学会感恩,重视教育,让教师、学生、家长的关系回归本源,就是最好的“尊师重教”;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人民教师,我们应该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努力坚守教师的“师德”和“责任”,以身作则,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牢记自己的言行可能对学生造成的影响,对学生一视同仁,以爱施教,把每个学生当成自己的子女一样看待,将“学生的微笑和进步”当作“尊师重教”最好的回报。
可是,在现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一方面受“读书无用论”的影响,社会上的“尊师重教”只能成为广大教师的一种奢望。这是因为在社会上总有那么一些人只看重“权力”和“钱财”,而老师们缺的就是“权力”和“钱财”,他们有的是知识。所以,社会上一些“有权”或者“有钱”的家长根本不把老师们放在眼里,课堂上,学生可以打老师,但老师却不能动学生。有时候教师因为调解学生之间的纠纷或者制止学生在学校里打架斗殴、厌学逃学、不遵守纪律、不懂礼貌、不尊重老师和不服管教等错误行为而遭到学生或学生家长殴打的现象已经司空见惯了。另一方面极少数教师职业道德败坏,有的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有的性侵女学生,有的向学生乱收费,这些行为严重的损害了教师的形象,负面影响了社会上“尊师重教”的威望。所以,要想在社会上形成“尊师重教”的新气象,教师、学生、家长必须共同努力从各方面做好自己,才能够形成合力,达到“尊师重教”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