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学创业”可以提倡

邵阳新闻在线2014/12/15 16:16:58 分享到

  12月10日,教育部正式公布《教育部关于做好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要求各高校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和自主创业工作,加大对大学生自主创业资金支持力度,高校要建立弹性学制,允许在校学生休学创业。休学创业有什么好处?它能让更多大学生顺利就业么?它是一条人人可选的道路么?它会不会对我们正常的学业产业影响?你怎么看?

  鉴于目前我国严峻的就业形势,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将达到749万人,比2014年再增加22万人,创下历史新高,大学生就业面临新的挑战,广大毕业生应选择多条出路,为自己制造就业机会。为此,教育部近日发布《关于做好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指出,2015年宏观就业形势面临多重压力,高校毕业生规模进一步加大,就业创业工作任务十分艰巨。《通知》要求,各高校要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和自主创业工作,加大对大学生自主创业资金支持力度,同时高校要建立弹性学制,允许在校学生休学创业。

  首先,我们必须知道,创业就是创造一块属于自己的基业,创业必须要贡献出时间、付出努力,承担相应的财务的、精神的和社会的风险,并获得金钱的回报、个人的满足和独立自主。对于一个真正的创业者,创业过程不但充满了激情、艰辛、挫折、忧虑、痛苦和徘徊,而且还需要付出坚持不懈的努力,当然,创业的成功也将带来无穷的欢乐与分享不尽的幸福。创业是一种劳动方式,是一种无中生有的财富现象,是一种需要创业者组织、运用服务、技术、器物作业的思考、推理、判断的行为。由此可知,创业必须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同时对创业者的性格、人格、心智、人文素养、专业知识和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所以,.创业和其他活动一样,始终是部分人的行为,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而且必须选择的发展道路。

  其次,我们的在校大学生已经接受过12年的基础教育有相对完善的基础知识和人格,他们是最具创新精神的人群之一,加之大学校园内资源整合的优势是完全走入社会的人可望而不可及的。由此可知,创业的机会是难得的,休学创业的机遇更难得,合适的机会降临时确实不该放弃,休学创业可以提高在校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也有利于提升社会创新力,休学创业对于个人、国家和民族都有好处:

  从个人角度来说,一方面专业知识学习与课外实践相互结合,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生充实自我的必由之路,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有利条件;另一方面在校大学生休学创业可以充分利用大学校园资源整合的优势,将学习各门专业的人有机地聚在一起就是一组黄金搭档,更何况有知识渊博的教授近在眼前,对于他们的创业我们应该充满信心。即使创业失败了,丧失了金钱,花费了精力,受到了创伤,他们也能够从创业过程和创业失败中学到他们终生受益的经验和教训。

  从国家层面上说,创业成功当然好,促进经济发展。即使失败了,也能给其它企业提供经验教训,不致重蹈覆辙,提高创业质量,这对国家经济不也是一种促进吗?对于民族而言,最有竞争力的民族是最具有创新精神的民族,我们不应在别人的民族大力创新进取的时候,悠然地坐在红木椅上闻着茶香。中华民族需要我们的创新,我们的努力,将推动了中华民族创新精神的发扬光大。

  但是,休学创业也有不利的因素:一方面多数大学生的性格、心智、人文素养、创业的知识和能力都没有达到创业相应的标准,在校大学生的根本任务是促进自己作为一个“人”的成长和完善,包括人格的完善、心智的成熟以及人文素养和知识的积累,而不仅是为了毕业后有出路,而大学为实现这种成长提供了最好的土壤,大学生有必要在这最合适的时间,做与之相适应的事,否则就是资源的极大浪费;另一方面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尤其对于正在为自身素质提高而努力的大学生而言,学习本身就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如果再加上创业,那绝大多数大学生会落得个“赔了夫人又折兵”的下场。

  所以,对于休学创业,我们应该考虑:是否有利于在校大学生的全面成长,是否有利于创业成功,是否有利于未来商业的高水平发展。为此,笔者建议,如果一个大学生,有着强烈的创业意愿,具备了一定的知识、经验、心态、创新等四个条件,解决了项目和资金的问题,应该允许其休学创业,但不必鼓励哪些不具备一定条件的大学生休学创业。因为对于大学生来说,最重要的还是充电和提升。而且以在校生的心智,很可能“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反而影响未来的创业信心和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