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的官场,反四风令行禁止,反腐败强势推进,赢得了社会大众由衷的拥戴和广泛的赞誉,同时也在干部队伍中引发了巨大的震动和深刻的警醒。限制公款吃喝,严禁公车私用,查处灰色收入……权利的含金量少了,工作的紧箍咒多了,出事的风险度高了。一些人心态为之大变。失落者或消极怠工,为官不为,迷茫或者等待观望,心存侥幸,决绝者或不再贪念钱,转身下海。
由此看出,这些年不少官员的从政理念已经发生严重畸变,从政环境已经十分混乱。官位排名,已愈益凸显其标示一种地位、等级的分量。“你知道我是谁吗?我是局长!”“不就是一个小服务员吗?我们是有身份的人!”表述有不同,指向都一样。当了官自然就涨了身价,高人一等。身份认同的背后是官尊民卑,是特权思想,散发出来的还是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官本位的陈腐气息。公共权利,俨然成了个人可以占用和交易的一份资源、财产。一些官员把分管领域当成私人领地,把下属职员当成自己“家臣”,把手中权利当成私有财产。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关系运作,更被许多人追逐为官场一条晋升、发达的捷径。背倚权势,投机钻营,拉帮结派,讲关系不讲原则,讲义气不讲党性,讲人情不讲纪律,只对领导个人负责而不对组织负责,把上下级关系搞成人身依附关系。正因为这些人不一样的从政“解读”,不少官员在反腐风暴中陷入无边的失落,慨叹“为官不易”,甚至发出“官不聊生”的抱怨。
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分明感受到了另外一种社会心理。市场经济的交换原则,侵蚀着社会的堤坝;人情社会的关系流变,混乱着是非的标准;日常生活的功力取向,遮蔽着公德的底线。腐败在侵蚀着我们的生活方式,扭曲着我们的社会评价。一边,我们呼唤着公平,另一边,我们在择校、求职、看病、打官司时,还得争抢恐后去托关系,走门子,送红包;一边,我们在痛恨着腐败,另一边,我们对身边的权钱交易现象往往报以见怪不怪的漠然和超然,睁一眼闭一眼,甚至还有几多称赞和神往。而这,恰恰是对腐败行为的袒护和纵容,对社会公正的误导和伤害。
如今,中央从严治党,重拳出击,有腐必反,有贪必肃,一场疾风暴雨中,苍蝇接连被拍,老虎也频频打倒,落马人数之多,官员职务之高,查处进度之快,既反映了腐败问题的严重性和复杂性,也反映了党和政府与腐败现象斗争的信心和魄力。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反四风主要呈现为活动式、阶段性推进,反腐更多以查案式威慑性治标为主,为改革攻坚清障开路,为深入治本赢得时间。
治本就得在法治建设制度变革上着力,真正把权利关进笼子里。当下政府改革正响鼓重锤全力突破。简政放权,职能转化,信息公开,权力清单,在显示中央营造良好的从政环境的决心。当然,我们还应看到,“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制度的笼子设计无论怎样精致,编织无论怎样严密,也难免留下可以穿越、钻凿的漏洞和缝隙。
还当以人文精神去涵养从政道德,用理想信念去建设政治伦理,在深刻的观念转型中,为干部队伍的作风整治和反腐斗争的深入治本奠定深厚的道德基础;以公共事务的广泛参与提升民众的公共精神和社会责任,以民主政治的全面进步发育人们的主体品格和权利意识,在蓬勃的公民成长中,为官民关系的良性运作和阳光普照的政治清明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以社会的正能量颠覆官场潜规则矫正官员潜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