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穿打补丁的衣服到学校,竟然被老师责令“整改”,言之“丢了学校和班级脸面”?近日,化龙巷论坛里的一则网帖让围观的网友震惊,争议之声四起。被视作俭朴象征的“补丁”,如今竟然和“脸面”挂上了等号,有人认为此举有必要,勤俭节约应该从小教育。还有人认为时代已经不同,给孩子进行俭朴教育的方式远不止“补丁衣服”,还有很多别的教育方式。
笔者认为,家长让孩子穿补丁衣服到学校是对孩子进行“勤俭节约”和“艰苦朴素”教育的一种方式,家长这种良苦用心的教育方式是必要的,也是难能可贵的,因为“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艰苦朴素”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记得我们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大多数小时候都穿过补丁衣服,所谓“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就是对老一辈人“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和“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的真实写照。虽然老一辈的过去是生活所迫,但也养成了他们良好的品质,现在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吃好穿好也无可非议,但过分的奢侈浪费是很危险的。例如,现在的中小学生超前消费是非常惊人的,有的手机话费每个月几百元,有的出行必打车,穿衣必名牌,有的过生日或者得奖也会请客,甚至去KTV、星级酒店庆祝,完全忘记了父母挣钱的来之不易,这种现象令人担忧。俗话说:“成由俭起败由奢”,因此,家长让孩子穿补丁衣服到学校这种精神令人敬佩,值得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学习。可是这种精神竟然被学校里的某些老师责令“整改”,言之是“丢了学校和班级脸面”?有这种想法的老师怎么能够教育好自己的学生去发扬“勤俭节约”和“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补丁怎么了?允许破烂牛仔裤成为时尚,难道就不能接受补丁衣服?所以,让孩子穿补丁衣服没什么不好,学校教师不能以影响班级学校形象责令“整改”,更不能说是“丢了学校和班级脸面”,否则就不配作为教育学生的老师。为此,作为教师,必须首先认识到“勤俭节约”的重要性。
一方面要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地履行好“勤俭节约”的职责,同时要教育学生充分认识到“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道理,“勤俭节约”不是小气,大方与勤俭不矛盾,“勤俭节约”是一种文明进步应被广泛传承。“勤俭节约”要从一点一滴做起,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节俭习惯,多想一粥一饭的来之不易,珍惜每一粒饭、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把“勤俭节约”当作一种时尚,一种习惯。因此,让孩子穿补丁衣服到学校,不仅没有“丢了学校和班级脸面”,而且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情。
另一方面我们提倡勤俭节约,完全符合我们国家的国情。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是五千年文明古国的优良传统。以前我们需要勤俭节约,现在同样需要勤俭节约。因为我国人口众多,人均水平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距离,而且我们还有一些地方比较贫困,还有一些人靠救济金生活,还有一些孩子因交不起学费而失学,这都需要我们勤俭节约。只有勤俭节约,劳动者创造的成果才能越积累越多,社会才能更好、更快地发展进步。同时,勤俭节约和生态文明建设相符合。人类创造的垃圾已使地球的生存环境严重恶化。而节约可以减少垃圾,保护我们的家园。加上地球上的一些资源是有限的,如果无限度地奢侈利用,最后受害的将是我们自己。地球可以养活我们人类,但养活不了我们的奢侈。
由此可知,“勤俭节约”不仅是一种传统美德,而且是个人品德的体现,更是国富民强的需要,我们在提高个人素质的时候,“勤俭节约”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勤俭节约”不仅现在不过时,而且应该永久地保持下去。我国现在提倡“勤俭节约”不仅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更是倡导一种昂扬奋进的精神。虽然现在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不愁吃,也不愁穿,但劳动人民的本色不能忘,让孩子穿补丁衣服既是对现有的贫困家庭的同情和体恤,也是对过去的劳动人民的尊重和守护,使孩子们长大后翻身不忘本,时刻牢记过去先辈们的苦难生活,并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使他们从小养成吃苦耐劳和艰苦朴素的好习惯,永远保持和发扬革命老前辈的优良传统,从而有利于孩子们的未来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