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场所全面禁烟,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应率先垂范做控烟表率。近日,湖南省委办公厅、湖南省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湖南领导干部“强化版”的“禁烟令”——《关于进一步落实领导干部带头在公共场所禁烟的通知》,明确严格落实公务活动中的禁烟措施,规定党政机关公共办公场所严禁吸烟,并要求各级机关要设立举报电话和举报邮箱,及时发现和处理违反有关禁烟要求的行为。
时下,烟已成为一种人际交往的媒介,在公共场所随处可见,官员见面寒暄香烟“开路”,大会小会烟雾缭绕,很多领导干部带头吸烟,吸烟不仅没被看做不良行为,反而成为一种模范行为。这行为背后就会隐含不少问题,比如“公务用烟”问题,公务用烟必然衍生腐败现象。这不仅伤害到老百姓感情,同时会损害政府公众形象。
这次新“禁烟令”一下达,立即引发了社会的广泛讨论,不少群众认为领导干部带头禁烟乃大势所趋、大快民心,这是从细微处抓领导干部作风问题,体现出了一种“微管理”思维,意义非常深远。其一,有助于遏制由于烟草带来的各种行政腐败、权利寻租;其二,能为国家节省大量的公务开支,让公共财政更好服务民生;其三,更是对“社会陋习的纠正;其四,改善了机关干部的作风形象。
领导干部带头控烟是好事,但是,要做到全面禁烟,创建无烟环境,仅靠“禁烟令”,恐怕难以刹住不正之风。为了不让“禁烟令”成为“一纸空文”,还需要有相关的配套措施。首先,当地要细化规定,做好宣传和引导工作,把禁烟令执行到位;其次,须有明确监督主体和具体可行的惩罚措施,纪检监察机关和财政、审计等部门要加强纪律约束、财务管理、经费审计和监督检查,严防发生以及严肃查处公款支付烟草消费开支的行为。对违反规定在公共场所吸烟的领导干部,要及时进行批评教育,督促改正;造成恶劣影响的,要依纪依法严肃处理。同时,加强群众监督,设立举报电话和举报邮箱,对群众举报行为及时调查与处理,并进行公示。
不过,仅仅指望群众举报、上级问责,似乎并不足以完全管住领导干部“手指间的腐败”。一方面,官员往往有足够的办法规避、遮掩个体吸烟行为;另一方面,对于数目如此庞大的官员群体,相应产生的行政成本也未免过高。领导干部带头禁烟的关键,还在风气的养成上。官员应该从制度约束出发,主动修正自己的行为,严格要求自己,率先垂范,以身作则,进而养成风气。
总之,领导干部在公共场所禁烟,绝非是个人问题,往大一点说,这是与中央保持一致的体现。往小一点说,能否还一个干净清爽的公共场所,能否塑造新的形象。公共场所禁烟必须从“头”做起,从严做起,由此,顺民意,得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