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父母面前行“跪拜大礼”不可取

邵阳新闻在线2015/01/21 14:47:18 分享到

  上海嘉定区民办斌心学校举办孝敬文化节,800多名学生齐刷刷在父母面前下拜磕头,在父母的头上拔下一根白头发,永远留念。现场统一的汉服、煽情的背景音乐以及三跪九叩的顶礼把气氛推向了高潮。不少家长泪流满面,场面感人。(1月14日《人民网》)集体跪拜是孝文化的传承还是新的形式主义?你怎么看?

  笔者认为,学校想通过“在父母面前行集体跪拜大礼”来提升父母与子女的情感,完全是形式主义在作祟,这种虚无缥缈的孝敬父母的方式不可取。这是因为:

  一方面强迫孩子行“跪拜之礼”,完全违背了孩子的意愿,不仅孩子感到别扭,父母也觉得尴尬,而且“跪拜之礼”是旧时民间祭祀"天地君亲师"等亡灵所行的大礼,对活着健在的父母不宜采用这种极端的跪拜方式。中国古代民间多设一"天地君亲师"牌位或条幅供奉于中堂,作为中国民间“祭祀跪拜”的对象。祭天地源于自然崇拜。中国古代以天为至上神,主宰一切,以地配天,化育万物,祭天地有顺服天意,感谢造化之意;祭祀君王源于君权神授观念。由于在封建社会君王是国家的象征,故祭祀君王也有祈求国泰民安之意;祭亲也就是祭祖,由原始的祖先崇拜发展而来;祭师即祭圣人,源于祭圣贤的传统,具体指作为万世师表的孔子,也泛指孔子所开创的儒学传统。

  另一方面孩子对父母的爱可以用各种方式表达,但不是这种被要求下跪的方式。子女孝敬父母应该拿出实际行动,作为还在学校读书学习的学生,应该多体谅父母操持家务的不易,可以经常给父母洗洗脚或捶捶背,也可以经常帮父母做一些“洗碗扫地煮饭”等力所能及的事情;作为已经在外面工作的子女,应该携带一些礼物常回家看看父母,回家时可以多陪陪父母说说心里话,也可以主动陪年老多病的父母去医院看看病等孝道活动,不要等父母病逝后再舍得拿出钱财大办丧事,这样的孝敬已经毫无意义。

  由此可知,人和人之间,包括父母和子女之间、父子和母子之间、父女和母女之间,正常的关系是相互尊重,相互帮助,彼此信任的平等关系,是将心比心的理解和沟通,而不是依靠类似搞活动、作秀的方式,来强行推广所谓“磕头跪拜”这样的礼教。所以,在父母面前行“跪拜大礼”不仅使子女感到别扭,而且使父母觉得尴尬,完全是形式主义在作祟,虽然作为学校“孝敬文化节”的一次教育活动未尝不可,但在现实生活中在父母面前行“跪拜大礼”是不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