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多少分补多少分”是瞎折腾

邵阳新闻在线2015/01/21 14:47:59 分享到

  日前,武汉某高职院校推出“新政”,拟实施“刚性考核弹性补考”政策。以100分为例,60分及格,若学生只考了58分,就只用补考2分,且补考次数不限,直到过关。此“新政”一出,引起了争议,有人认为学校此举是人性化管理;有人则提出,学校是在折腾教师、折腾学生,实在任性。

  学生挂科现象普遍存在,高校也不例外,挂科的学生要通过“补考”,重新达到及格线才算过关。然而,武汉某高职院校却推出“缺多少分补多少分”的政策,是瞎折腾。

  加重教师负担。教师首先得仔细查阅不及格学生的试卷,找到失分的地方,分析失分的原因,然后再对照着课程大纲、考试大纲和教材,找到这些知识点所在的具体章节,再依之出新考题。几个学生不及格还好办,但若是几十个学生不及格,教师的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

  “惯懒”学生。学生某门课程考试不及格说明其没有达到这门课程最基本的要求,应当重新选修、学习或者重新复习,然后接受包括整门课程内容在内的考卷的补考,而不能是学生差几分,教师就从其差的那些考点中出题。“缺多少分就补多少分”,且不限补考次数,这容易“惯懒”学生。我们读小学那会儿,背不了书的学生,老师准许他们一段一段地背,结果,不管课文字数多少,他们都一段一段地背,后来竟发展到一句一句地背。他们是真的记不住?不,是被“惯懒”了。

  曲解了考试的意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评价方式主要是考试。考试,是检查学生是否达到短期的学习目标的一个反馈信息的方式。对大学生来说,课程考试主要是针对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考核,以及思维方法的训练。高职高专的学生尽管理论基础相对弱些,但也应该努力让他们全力学好文化课知识,而不能让学生以及格为学习目的,不应该是“完任务式”的“60分万岁”,否则就失去了考试本身的价值。

  笔者以为,“缺多少分补多少分”不仅不能算是创新,而且可以说是瞎折腾,折腾教师,折腾学生,折腾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