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1月15日发布了一则实验结果:南京审计学校在日前发起一场活动,征集9位大学生,逃离手机一个月。没有手机,志愿者李斌发现,经常搞错星期几、错过活动安排、坐错车找不到路、约了人又被“放鸽子”、想找人记不得电话号码……“在这个校门口小巷子里买臭豆腐都可以刷支付宝的年代,没有手机真不行”。而30天期限一到,志愿者潘潇拿到手机的第一件事,就是开机发了一条微信:“手机终于回来了,哈哈哈哈……”回想起来,潘潇觉得“想要发现真实的自己”的这个初衷也许太洋气,不过,他更觉得,“离开手机的这一个月,至少给了我机会,去发现更好的世界。”有人说,手机已经成了现代人身体的一部分,又有人说,离开手机,生活更纯粹。我们到底需不需要逃离手机,暂别网络?
笔者认为,现代生活虽然丰富多彩,但是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却更遥远,相互之间变得更加冷漠和孤独,越来越多的人业余时间都是在网络里度过,他们都把手机和电脑当成了自己的朋友。手机和电脑既是现代人的“千里眼”和“顺风耳”,也是现代人出行做事的“代步工具”。人们通过手机可以经常从事与人通话、聊天、玩各种游戏、炒股票、买彩票、购车票、做网商和网上购物等活动;可以通过电子邮箱发“新闻”和“新闻评论”;及时查看天下“奇闻美景”和倾听“人间美乐”,欣赏和了解天下大事,在有手机和电脑的网络世界里,真是随心所欲和无所不能,令人耳目一新和美不胜收,甚至经常是随身携带,完全成了现代人难分难舍和流连忘返的朋友。
一些牌瘾大的人每天一场牌打下来,“输多赢少”是正常现象,每当这样,难免就失了风度,砸个牌啊,说个气话啊,和牌友闹得很不愉快,真是输钱又输人。渐渐地,约这些人打牌的人少了,这些人就觉得心里空得慌。有了手机和电脑,原来喜欢打牌、搓麻将但“输多赢少”的一些人不再搞“打牌、搓麻将”等活动了,而是用手机和电脑玩起了各种“网络游戏”:如斗地主、跑胡子、打麻将等活动,一年“战斗”下来,级别和积分逐渐提高。现实中“输多赢少”的人彻底找到了“胜者为王”的感觉,不可救药地迷上了这不输钱的“网络游戏”。
有些从事文字工作的人,每天的工作和生活都离不开电脑。每天,从床上起来或是从单位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连接网络收邮件,浏览新闻,几乎每项工作都离不开电脑。白天用电脑是工作需要,晚上下班回家,还要继续坐在电脑前,论坛、游戏、聊天、淘宝……感觉家里两台电脑都不够用。例如,没有手机和电脑时,我的业余爱好是野外垂钓,自从有了电脑后,我的业余爱好就改变了,从此爱上了手机和电脑,手机从来不离身,电脑很少离开手。回家后,我一般都在网上,写短讯、发时评、聊QQ、传信息、玩游戏……整天除了工作都与电脑面对面沟通。电脑逐渐改变了我的生活方式,我不再迷恋野外垂钓,也无心与朋友交流往来了。不能想象,没有电脑的日子将会怎样度过……以前写文章都是靠手写,现在就方便多了,电脑可以把所有的事情搞定。写文章遇到什么问题,在电脑上一查,答案就出来了。不像过去,为了查找一个资料,要翻阅很多书籍,甚至还要请教别人。然而,电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让我们也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我们不再用更多的时间去思考,遇到问题,上网一查就知道。提笔忘字更是常有的事,一篇文章写下来,总有一些字突然想不起来该如何写。又如,一个晚上,我正写着短讯,不知何故,系统突然出现问题,鼠标指示在屏幕上找不着了。换鼠标仍然无济于事,本来计划好的工作也就无法完成了。我突然感觉到,平时习惯于使用电脑,当电脑出现问题时,原来自己是那么无助,工作的节奏一下子被打乱了。没了电脑,生活还真空虚了很多,想想那么多的人沉迷于网络,看来这东西的魔力还真是不小啊!
现代社会工作压力大,人际交往日益频繁,手机、电脑已经成为大多数人工作和生活的重心,一时没有了手机、电脑,就好比生活中突然停电一样难过,犹如菜中不放油盐一样没有味道,并出现情绪波动,如焦虑、烦躁、抑郁等症状,这就是手机、电脑依赖症。其实无论时代怎么改变,高科技如何发达,人们对于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不会改变,手机和电脑虽然缩短了人们在空间上的距离,但是,一方面却拉长了人与人之间的现实距离,很多人都享受着网络带来的快乐,同时也忽视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另一方面整日整夜地玩手机和电脑,严重地威胁着一些人的身体健康,造成眼睛视力受伤,大脑神经受损,肠胃功能紊乱,手脚不勤快等现象,从而引发各种疾病缠身的危险。所以,现代人的生活虽然不能没有手机和电脑,但我们必须把手机和电脑当做一种交流工具,而不能被它们所牵制,更不能无节制地依赖于手机和电脑,使用时要适可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