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9年12月26日,中国第一条高速铁路——武广高速铁路正式投入运营开始,网上不断有网友吐槽,称2010年中国进入“被高铁”时代。然而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短短四年时间,高铁总里程突破1.2万公里,覆盖全国28个省市区。2014年春运,铁路旅客发送2.67亿人次,其中高铁发送8688万人次,占到33%。如今的高铁,被网友大赞,称为“高铁亲民时代”已经到来。
高铁从“配角”变“主角” 改变春运格局。以2014年的春运为例:在武汉,高铁担当了60%的运能,高峰时段发送旅客比平常增加了近1.7万;在上海,根据售票统计,春运期间选择高铁的旅客同样超过半数;在广东,铁路40天内共安全发送旅客3645万人次,同比增加284.5万人次,增幅8.5%,再次刷新春运历史纪录,而节后25天动车组共发送旅客1053万人次,逼近普铁发送人数,至今年暑运时则首超普铁。现任中国铁总党组书记、总经理盛光祖对高铁的表现寄予了厚望,表示到,近两年“人畅其行、货畅其流”将有望实现。
“没有高铁,城市就是散落的珍珠,有了高铁,城市就是串成项链的珍珠”,只有串成串的珍珠才会身价倍增。火车一响,黄金万两,高铁一通,赚钱轻松。高铁开通,并非只是交通方式的变革,也是拉动区域经济的巨大动力,改写区域经济格局。高铁的“高磁力”,吸引着人力资源、物流、商业、房地产和大量资金流入,使高铁沿线经济发展迅速。
近日,《新华网》刊登了一篇《湖南十万民众为争高铁施压市长:办不到就下课》的消息引得众说纷纭。有人说是政府要搞政绩工程而作秀的,有人说是民不讲理、不顾实际的,也有人批评规划设计考虑人情多、科学决策少的。而笔者宁愿相信,确实是高铁的“蝴蝶效应”起到了积极作用,才会让民众争取高铁的热情高涨。众所周知,高铁作为新兴的交通方式自身优势众多,运行速度快、运输能力强、正点率高、舒适性安全性好、能耗低、污染小。速度带来激情、速度穿越时空,高铁快速发展彻底地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让城市与城市之间不再遥远,让城市与城市变为邻里。高铁如一条条经济血脉,为区域经济发展输送了鲜活的血液,让经济发展更具活力。因此,全市上下“抢“高铁,政府既满足了广大民众的愿望,也是当任政府的大大政绩,为城市发展、经济建设绘就浓墨重彩的篇章,民众喜闻乐见、城市经济腾飞,何乐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