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星期五的中午,是我第二次到一年级174班值班。
我本来在五年级值班,因为照顾一个老师的需要,我和他调换了。从高年级班到低年级班值班,学生年龄小,幼稚,自理能力差,中午吃饭,值班老师任务就重得多,要给他们发饭发菜。还好,这班三小组一号同学的奶奶是热心人,她来给孙子送中饭,主动留下来,帮助我给学生发菜。发菜最辛苦。我们学校每天中餐有三样菜,两个荤菜,一个蔬菜,每一个人就要发三次,要发得均匀,不能将学生衣服弄脏了,真不容易。
与这个一年级班接触只有一天,又没有担任这个班的教学,学生的姓名还真记不了,好在学生之间,相互监督,铁面无私,班级干部有威信,学生吃饭养成了好习惯。第一天值班还算顺利。
进入寒冬,学生都不愿意午休。班级布置了一些学习任务,孩子们轻轻松松完成了,我这值班老师决定,允许他们自由安排,可以绘画,可以看课外书。选了两个小班长,当我值班的小助手。一男一女,非常认真,负责督促检查。
第二天,班上来了小插曲。我正在与一个被小班长“请”上来的男生谈心,一个叫戴某的女孩子从第五小组第四桌位置上走上讲台,她告诉我,桌上这5元钱是她的。
戴同学不说,我还不知道,讲台上怎么有了一张折叠的5元纸币?
按照我们学校招领失物常规,是要进行“考核”、“验证”的,我有意考了考她,她回答不是很好,对不上号来,我没有“还”给她。
戴某下去了,大约5分钟,又一个女孩子走上讲台,她对我说,这5元钱是她的。她比戴某矮小些,但说话有条有理。
“老师,这5元钱是我爷爷奖励我的,昨天,我的作业得了优秀。”
“你叫什么名字?”
“老师,我姓左,名字叫……”
真是奇怪了,一张5元纸币,怎么有两个失主?我想当一回“包青天”,要来严密侦察情况,看看谁是真失主?谁是冒牌的。
我将拾金不昧的那个同学叫上讲台,了解钱是在哪拾到的?这个小男孩,衣着一件黄色的皮大衣,额头上可能是搞大扫除渗出了汗珠。他笑容满面地告诉我,钱是在他座位下边拾到的。
这就怪了,这两个小女孩座位分别在第三、五小组,拾到钱的男生座位在第九小组,紧靠教室右墙壁,相隔这么远,钱是怎样“飞”过去的。
我到拾钱学生周边查询,他们说,那两个女孩子上一节课下课没有到这个地方玩耍过。
我将两个女生都叫到讲台上,进行“会审”。我认真地告诉她俩,小孩子要诚信,不要说谎话。我以为小孩子“欺侮”我不是班主任,是在欺骗我。
我要姓左的同学将爷爷的电话告诉我,我说要和爷爷核对。左同学拿起笔就写好了电话。
这时,先来认领的戴同学的回答让我大吃一惊:“老师,我是想领到后,交给她的。”说话的声音里有些怕羞。
“真的吗?”“是真的,她是我的好朋友。”左同学态度非常坚定。
孩子们说的话是真的吗?我一时半信半疑。小孩子自私的不少呢?拿着5元钱到学校外边可选购油炸土豆、红丝线、钢笔、文具盒呀!
戴某只有6岁,她不好意思再看我,害怕我批评她,说完“帮忙”的话就下去了。左同学认真地告诉我,戴与她同住一栋楼,真的是好朋友。
原来如此,我恍然大悟。小孩子是幼稚的,是可爱的,她们珍惜伙伴感情,相互关心,在我们的校园里是信手可数,乐于助人是好事呀!有的孩子外向,外向的会主意多一些。有的孩子内向,内向的孩子胆子小,不敢说。戴与左两个女孩就是这样。我为什么要想得这样复杂,想得成人化呢?想把一张5元纸币办成“经济大案”,是自己可笑罢了。
一年级学生的内心世界是纯洁的,还是一张白纸,老师的教育方法一定要用信任的、鼓励的彩笔来描绘,妆扮学生美好的心灵。千万不要猜疑,给学生扣帽子,伤害了他们幼稚的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