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能提前大学毕业,较早步入社会,就业机会和自主创业的机会就会增加,能为国家和家庭减轻负担,同时积累更多的物质财富和工作经验。”全国政协委员张凤宝建议缩减小学和高中教育年限。(3月8日中国青年网)
缩短学制,每年都会在两会上引起关注,这确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赞成者有之,认为学生早点毕业可以有充足的时间适应社会,稳定工作,有充足的时间恋爱结婚;反对者也有之,认为缩短学制会加重学生负担,还会导致学生质量下降。笔者认为,缩短学制可以试行。
目前学制确实太长,从小学入学到大学毕业至少得16年,算6岁入学,大学毕业就有22周岁,这其中还不能出现什么“状况”,如果是研究生或博士生毕业,年龄更大。目前国家法定的退休年龄是男60岁,女50岁或55、60岁,工作年限最短只有28年,最长也只有38年,真正全心全意、踏踏实实为社会做出贡献的时间短,国家养老保障压力大。如果缩短学制,既能减轻中小学生的身心负担,也能节约家庭、社会的教育成本,更是能让年轻人早点走进社会奉献青春。
有人或许会担心,学制缩短,学生的课业负担会加重。其实不然。现在的孩子比我们那个年代早熟多了,是缩短学制的一个前提。另外,中小学的一些教材编排不太合理,有的内容重复,有的内容不必学(大多数人一辈子都用不上),可以适当删减或整合。再说,小学一年级基本是重复幼教阶段的内容,初中二年级和高中二年级已基本学完所有课程,初三和高三几乎全在强化复习应试,这些时间都是可以省下来的。
有人或许会担心,学制缩短,课业压缩,学生学的知识少了,会导致质量下降。这种担心也是多余的。不是说学制越长学到的东西就越多。本人读书那个年代,小学是五年制,初中和高中都是二年制,从小学到高中总共九年,学到的东西不比现在的学生少多少。再说,在校学的是基础知识,真正用得上的,是工作以后学到的。所以,不如缩短学制,让学生早点走入社会,早为社会做贡献。
当然,改变学制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教育部门要组织专门力量,认真调研,做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在一些地方先行试点,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完善和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