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在吉林代表团参加审议时说:“民生工作面广量大,具有稳定性、连续性、累积性等特点。我们要一诺千金,说到就要做到。 务求扎实,开空头支票不行,要同经济发展阶段相匹配,既要积极作为,又要量力而为。”(人民网3月9日)
民生工作关系百姓切身利益,直接影响百姓对政府的评价。政府承诺的事情办没办、答应解决的事情解决的怎么样,老百姓一目了然。因此,政府在做民生工作时必须做到“一诺千金”、诚实守信。
古人云:“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政府承诺做的民生工作也应该说到做到。多数民生工作时直接与百姓面对面,学校教育抓的好不好、医疗条件改的好不好,家门口的路修的好不好,环境卫生整治的好不好,老百姓都能实实在在的感受到。说到做到、提出就要做好,老百姓就会相信政府;乱放空炮、开空头支票,政府就会失信百姓。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地方政府对民生工作的财政投入也大幅度提高,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基础教育等都有了较大的改善。但百姓还是有不少不满意的地方,恐怕问题就出在“信”字上。有些地方政府,年初承诺为民办实事口号喊得震天响;年末盘点时就有一些工作悄无声息被抹掉;上届政府答应上马若干民生工程,领导更迭下届政府就不买账;制定民生工程标准高大上,落实起来资金就各种不到位。正是因为存在说到做不到、说的比做的好的问题,所以民生工作做了很多还有百姓不满意。
民生工作失信于民,会引起不良连锁反应。基层一些投入多、难度大的民生工作迟迟推动不了,但承诺和口号已经先于行动向百姓公开,辜负了百姓信任,必然影响政府的公信力。而公信力受损,又加大了行政难度、降低了行政效率,让其他各项工作都失去百姓信任。百姓陷入“政府怎么说都不信”的心态,最终让地方政府陷入两难境地。政府推动工作难,百姓享受更好的服务难,政府与百姓两败俱伤,没有一方能够从中受益。
“一诺千金”方能赢取民心。民生工作不能一蹴而就,政府诚信形象也需要一步步累积。作为政府来说,要珍惜自己的公信力,重视自己对百姓的民生承诺,说到就要做到,不开空头支票;作为百姓来说,也要变旁观者为参与者,积极为政府改善民生出谋划策。让百姓得实惠,百姓才会信任政府;政府公信力提升,工作推进才会更加顺利,才是真正实现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