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把繁体字进课堂当作洪水猛兽

邵阳新闻在线2015/03/13 14:17:45 分享到

   “親要相见,愛要有心”,在全国两会上,政协委员冯小刚把繁体字的传承作为议题提出,认为文化传承需要繁体字,希望中小学课堂能教孩子们部分有生活含义、反映祖先智慧的繁体字。这一议题得到了一些网友的点赞,但也有人表示,繁体字回归课堂可能会增加孩子们的课业负担,而且我国的简体汉字已经普及,朝令夕改或随意“穿插复旧”,反而会显得不够严肃。(光明网)

  看此新闻,笔者作为一名基础教育的农村教师感觉部分繁体字包含一些国粹,是中华民族文字发展的一个历程,我们应该继承下来,让他继续流传下去。国家即使立法实行简体字,也不能把它当作洪水猛兽,更不能一棍子把繁体字打到十八层地狱去。

  首先我们要理性看待繁体字进课堂这件事。冯小刚说出了繁体字进课堂的初衷,他只希望能够部分的、哪怕是数量很少的恢复一些非常有文化含义、生活含义的、反映祖先智慧的繁体字。比如说親愛这两个繁体字,一个亲,一个见,组成了親;愛,在现在的简体字里,是没有心的。“从字面看起来繁体字感觉很有意蕴的,親要相见,愛要有心耀然纸上。但是简体字变成了亲不见,爱无心,完全感觉不到古文字的文化之美。

  众所周知,国家实行简体字,与当时迫的社会环境有关,国家那时候是百废待兴,急需提高文化知识的普及范围。但随着时代的更迭,目前基本扫除文盲。适当的恢复一部分具有中国传统文化意蕴的繁体字,那更能传承中华文化之美。另外一位委员也赞同冯小刚的提议,他表示恢复一部分繁体字,还可以让书法艺术更好的传承下去。会让孩子从小就知道文字的美,同时也给他们讲讲繁体字的好故事,让过去丢了的一些传统文化的东西,重新回到孩子的身边。

  其次繁体字进课本,我们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爱进行自主学习,我们教育主管部门可以不把它列入考试的范围,就不会增加学生的负担。当然我们也不能违背国家有关汉字简化的语言立法,只让少量有文化底蕴的繁体字以历史文化的角色进入,在日常交往中还是以简体字作为流通文字为标准。

  在我们的语文课本中有相当的古文阅读,也是对古文化的一种继承。因此对待繁体字进课本我们可以理性对待科学指导,而不必把它当作洪水猛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