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消息,云南省委副书记仇和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中国新闻网3月15日)
“个性官员”、“铁腕治吏”、“官场另类”,都是舆论贴在仇和身上的标签。支持者称其执行力强,反对者认为其独断专行,无论在宿迁还是到了昆明,仇和特立独行的执政风格都引发了广泛争议。仇和接受调查,揭露了光环下的真实仇和,也拉下了其“铁腕”这块遮羞布。
媒体报道里,仇和对下属干部“极严”,因为完不成考核任务或者违反纪律被当面斥责、立刻免职者比比皆是。也正因为这种“严”,一些人认为其是从严治吏的典范。但干部任免应当经过一系列程序,更应当是集体决议的结果。即使是责任追究,也不应当是时任市委书记的仇和一个人说了算。看似从严治吏的背后,隐藏着的是仇和干部任用的主观主义,其实质是破坏了干部任用原则。
再看看仇和最有争议的“大拆大建”,以一己想法迅速推动城中村改建、全面铺开铁路建设,一方面,其推动工作力度大,能够力排众议让工程上马;但另一方面,仇和谁的建议也不听,自己说了算也显示了其独断专行。大拆大建牵扯利益众多,不接受监督、不听取意见,就会在专横的路上越走越远,也很容易让干部被权色眯了眼,最终导致了“明星官员”落马的悲剧。
执行力强是件好事,但必须在广泛听取意见和集体决议的前提下强有力地推动工作。如果在征求意见和集体决议的环节大搞“一言堂”,听不见别人的意见、受不了他人的监督,就会跑方向,犯错误。权力离开了程序的制约,就很容易偏离为百姓谋福利的方向,陷入谋私利的漩涡不能自拔。
铁腕不是无法无天的“遮羞布”。仇和的落马,也给那些把任性当个性的干部提了个醒:作为党员干部,必须时刻谨记组织原则、廉政纪律,既不能碌碌无为,更不能有权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