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政放权要做到三个“切忌”

邵阳新闻在线2015/03/20 14:44:49 分享到

   不久前两会刚刚落下帷幕,会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会见中外记者。李克强在答记者问时强调,要下更大力气推进简政放权,激发市场活力。

  新一届政府执政伊始,就意识到了“简政放权”这个问题。推行简政放权,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遏制普遍存在的“层层审批、公章围城”现象,还能进一步强化政府让权市场,增大企业投资的自主权,从而减弱通胀压力。但是,简政放权并不是简单粗放的“一放了之”,更不是让政府部门当“甩手掌柜”,而是为了更好地深入改革,让政府部门轻装上阵,集中力量做好该做的事情,让“政之所为”与“民之所需”更好地挂钩对接,干出实效,赢得百姓认可和赞许。

  简政放权切忌“一根筋”。简政是实现由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从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的关键词,但再精干的政府也是政府,也必须保留必要的、核心的管制权力。不能简单地认为行政审批事项取消得越多越好,不能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由全能政府滑向无政府,而是要正确处理政府、社会和市场三个主体之间的关系,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审慎权衡,该取消的取消、该下放的下放、该保留的保留。

  简政放权切忌“一放到底”。放权并不意味着做甩手掌柜,权力下放要有序转移、有效承接,决不能不问轻重缓急、不分青红皂白统统一哄而放、一放了之;决不能不问资质能力、不分大事小情简单下放、一放到底。要防止出现上面已撒手、下面不接手或者上面不管了、下面管不了的“两头空”现象;要做到未雨绸缪、无缝对接,做足功课,以便“接得住”、“接得准”、“接得稳”,避免出现“自由落体”现象。

  简政放权切忌“耳聋眼瞎”。放权是要求,监管是责任,简政放权既要把审批权力真正放下去,又要把监管责任切实扛起来。地方手中的权力多了,贪污腐败的心思会不会也多了?会不会因手中的权力“多”而对百姓骄横起来?这就要求纪检部门加强督查监管,“眼睛大一点”、“耳朵灵一点”,既要保证权力不能乱用、滥用,还要保证“门易进”、“脸好看”、“声动听”,防止新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走出“一放就乱、一乱就收、一收就死”的怪圈。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多的口号也不如实地苦干一番。就像李克强总理说的那样“开弓没有回头箭”,希冀各地政府部门既要做好发令员也要当好监管员,在执行过程中既要落实放权的责任,也要强化管理者职责,坚决杜绝“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只有二者兼顾,才能当好人民群众勤务员,确保“简政放权”取得成效,让广大群众得到更多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