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付式听课该休矣

邵阳新闻在线2015/03/24 15:40:59 分享到

  近日,笔者到某中学“取经”,一进校门,就发现有间教室外面走廊上围了很多人,走近一看,原来是教师在听课。笔者数了一下,教室里面坐着26位教师,教室外面还站着31位。

  笔者原以为是该校从外地请来名师传经送宝,可从一位听课教师口中才知个中缘由——

  上级教育部门规定,每位教师每学期要完成10节以上的听课任务,并且要做好听课笔记。学校也制定了相关的奖罚措施。但学校每期安排的公开课也只有10多节,不可能每节课教师都有时间去听。为完成听课任务,学校建议:可以抽时间去听同专业任课教师的课,也可以随堂自由听课。但真正能这样做的教师极少。为了应付检查,就相互抄:抄同事的教学设计,抄同事现成的听课笔记。学校发现这个问题后,本期又有补充规定,听课节数以领导登记为准。于是,只要有公开课,只要有时间,不管听不听得懂,都一窝蜂地赶去,登记名字后,有人就开遛了。听课后也很少评课。

  这种应付式的听课不止这个学校,很多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教研活动几乎没有开展,老师花二三个小时“完成”上级规定的听课任务(抄听课笔记)。上级部门来检查,往往也只查看听课笔记是否达到规定的节数,至于教师是否真正听过,则很少去证实。

  笔者认为,这种凑热闹、应付式的听课还不如不听,既浪费教师宝贵的工作时间,又滋长了教育教学工作弄虚作假、走形式的不良风气,更重要的是影响学生听课。

  真正的公开课是教师展示教学水平、交流教学经验的平台,是开展教学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的好机会,是一种宝贵的校本研修教学资源,不管是执教者还是听课者都能受益。因此,公开课贵在精而不在多。笔者希望,上级部门能根据学校实际、教学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听课制度,而不是硬性规定听课节数;学校要重视教改教研,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一些高质量的公开课,让教师有课可听,听有所获。另外,听课之后一定要评课,这样,才能真正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