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激励保障 严治懒政怠政

邵阳新闻在线2015/04/02 14:25:58 分享到

   今年,李克强总理已经明确提出了要求,各级政府要切实履行职责,狠抓贯彻落实,创造性开展工作。完善政绩考核评价机制,对实绩突出的,要大力褒奖;对工作不力的,要约谈诫勉;对为官不为、懒政怠政的,要公开曝光、坚决追究责任。

  基层官员的不作为具有严重恶果。一方面各地税收大幅下降,都喊着缺钱;另一方面又有大量资金趴在账上没用。一方面民生需求嗷嗷待哺,另一方面大量资金又呼呼大睡。更重要的是,无论是产业的升级、环保的改善,还是中产阶级的塑造,不仅是市场的行为,而且和政府的作为密切相关。如果基层官员不作为,任何好的政策都难以实行,伤的是老百姓的心,损的是政府的公信力,与为人民服为的宗旨南辕北辙。

  要解决“为官不为”的懒政怠政问题,就需要加强激励保障,让实绩突出者,得到应有的保障和奖励;对懒政怠政者,要严查严打,发现一处查处一处,铁腕治吏,为后世敲响警钟。

  转变政绩考核标准。官员任务导向的需要转型,即从以前的经济指标的单一目标转型成为多元目标。过去唯GDP的目标,让懒政怠政者鱼龙混杂在队伍之中。现在政府官员的目标多元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不再追求GDP指标,而是其他的指标。例如环保、社会满意度,政绩的考核更多是追求民意。让不注重民生民意的官员显露原型,让“为官不为”的官员无处容身。

  完善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方式。现有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方式尚未形成竞争择优的管理机制,未能真正做到干部能上能下;对于那些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隐性失职”行为,尚未实行有效问责制度;啥都不干,难找缺陷;不做事情,不担风险,模糊考评滋生了“庸官能混,懒官能撑”的土壤。针对这种“不作为”问题,要完善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方式,不选拔任用裸官,不带病提拔。干部选拔任用,要注意参考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让群众参与,才能提高干部选拔任用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注重激励保障,严治懒政怠政,只有时刻警醒公职人员“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加强自身修养,防止“懒”、“散”、“腐”的滋长,才能塑造一个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人民公仆形象,奏出中国好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