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大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中央不断出台各项规定、禁令,这让一些政府官员感到“不适应”,有的甚至认为既然要求这么多、紧箍咒这么紧,还不如不干活、做“太平官”以明哲保身。这种“为官不为”的错误思想逐渐抬头,官员们抱着“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的心态,消极懈怠、敷衍了事,百姓来办事,采取爱理不理的态度,有些甚至都见不到面。这种损害党和政府形象的行为,遭到了人民群众的强烈反对,必须下猛药予以医治。
法国近代资产阶级军事家、政治家拿破仑先生说过:“我们应当努力奋斗,有所作为。这样,我们就可以说,我们没有虚度年华,并有可能在时间的沙滩上留下我们的足迹。”人的一生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关键在于我们自己的选择,是虚度光阴还是有所作为?当前,在党政机关部门中有这样一些官员,他们奉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处世信条,秉承“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为官之道,在工作中采取“不作为”的工作态度,他们认为这样就不会让群众利益受损、让国家经济受滞。然而现实却是让人心痛的,官员的这种不作为现象,对国家造成的危害远不比贪污腐败小,可以说是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顽症。个人认为,为治疗这种顽症,官员们必须坚持服用“三味药”,这样才能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坚实的人才后盾。
第一味药:敢于接受群众的监督,社会的监督,这是一味鞭策药。近年来有的干部作风拖、拉、懒、散,不作为,乱作为,严重损坏了党在人民群众心目的形象,也严重破坏了政务机关的公信力,影响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党内监督条例《总则》中明确指出:“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应当自觉接受并正确对待党和人民群众的监督。”作为一名有责任的政府工作人员,我们必须杜绝“平平稳稳占位子,忙忙碌碌装样子,吃吃喝喝混日子”和“冷横冲、奢私贪”的“官本位”思想,勇于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让人民群众的知情权、评议权、检举权得以落实,从而鞭策和引导自己走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阳光之路。
第二味药:政府部门应当给予一定的奖励和扶持,这是一味营养药。当今社会,一些官员特别是基层工作人员由于工作压力大,待遇较低,升迁机会少,致使他们做事时眼里只有“利益”两个字,办任何事都以利益为出发点,都存在一种除非里面有自己的利益,或者自己能从里面得到利益,否则就不予理睬,让老百姓自个瞎忙去。因此,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多为基层服务,把人力和资源更多地放到基层,让基层和一线干部有职有权地工作;同时,保证他们的工资、津贴等待遇,并给他们创造更多的发展进步空间,让他们心甘情愿地为人民办好事、办实事,做让人民群众满意的好官员。
第三味药:党员干部要时刻牢记自己的身份是公职、职责是公务,维护的是公益,这是一味精神药,也是最重要的一味药。一个人的行为和他所处事的方法,很大程度决定于他的意识,他的思维。因此,要克服为官不为的行为,必须先建立一种“民本位”、“把人民群众摆在第一位”的正确认知,摒弃那种“既当官又发财”的落后思想;必须要端正为官动机,将心理预期调整好,绝不能因为没有利益而不为百姓办事;必须要强化宗旨意识,始终牢记“两个务必”、践行“三严三实”,以为民务实清廉的实际行动为改革发展凝聚正能量,坚决不当“甩手掌柜”、无所作为,只有这样,才能踏踏实实干事,才能不辜负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