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赵乐际同志在天津调研时强调,让广大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很质朴的语言,却反应着公权力的本质属性、广大群众的期许愿景、党员干部的本分操守。
细细品味着“让广大群众有更多获得感”,不禁想起骆家辉说过“中国老百姓的付出是世界上最多的,他们的心里也是世界上最善良的”这句话语。其实,我们广大群众对“获得感”的要求并不“高大上”。许多时候,“收入更高一些”、“环境更好一些”、“出行更快一些”、“办事更方便一些”……拥有这些就会知足。如何实现群众的这些愿景,就是我们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就像中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一样,“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民生保障,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近年来,党和政府在进一步改善民生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坚实举措,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医疗保险标准、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完善义务教育政策、加强就业指导和拓宽创业渠道,这些民生举措,如阳光,如雨露,切切实实地改善着我们的生活,滋润着我们的心田。
但是,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群众的需求也在不断发展、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让群众拥有更多,就是在要在“更”字上做文章,我们的党员干部不能因为群众“知足”就泰然自若,不能因为群众“不提不要”就心安理得。让群众拥有更多,非一日之功,任重而道远。
“让广大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这不仅仅是一句情深深的为民宣言,同时,这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要求。我们的党员干部面对着这份责任,不能推诿、不能退缩、不能选择、更不能漠视,理应把它作为价值追求、行动指南,把他时刻扛在肩上、放在心里,忠诚担当,认真履责,真正让广大群众拥有更多,过得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