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元年,在中央深改组的推动下,改革蹄疾步稳,扎实向前,取得了巨大成就。不过,在经济形势日益严峻、社会大众改革激情逐渐消退等因素的影响下,2015年的改革承受了更大压力。目前,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正全面展开,为顺利推进改革,迫切需要广大干部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奋发有为,始终保持创业干事的良好状态,攻坚克难,建功立业,做出榜样。
领导干部奋发有为,首先要练就真本事,从容应对改革潮流。“打铁还需自身硬”,这并不是体现在口头上的,而是要落实在行动上的。领导干部要想从容应对改革潮流,就要能把握得住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掌握得好当地当时的真实情况,吃得透国家的政策和上级的要求,并清楚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这就要求领导干部要加强对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及相关知识的学习,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民意,集思广益,以夯实决策和干事的基础,不置于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和违背党和国家的要求。
其次要立足于“干”,播下希望的种子。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实施的最后一年,也是十三五规划制定的关键之年,这也意味着,距离2020年兑现全面小康承诺的时间渐渐逼近。小康社会不是空谈,不是幻想,是需要群策群力干出来的。李克强总理说过:“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领导干部作为百姓的“领头雁”,应当想干事、能干事、肯干事、干成事、不出事。不干,多少漂亮的志向和追求都是空话;不干,一点水平和本事也没有;不干,也是失职渎职的行为。干,就要联系实际去干,真心实意去干,脚踏实地去干,努力干出一点成绩来;就要时时刻刻为改善群众的生活着想,为造福一方百姓考虑。面对成绩不骄傲,面对困难不退缩,
再次要淡泊名利,正确面对进退留转。领导干部、公务人员担负着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幸福之责,如果心存杂念,把物质利益看得过重,把生活享受看得过重,斤斤计较个人的得失,就不会把心思都放在为人民创业干事上,长此以往,还可能消磨意志,蜕化变质,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这样的例子并不鲜见。所以,广大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的名利观、荣辱观,耐得住寂寞,顶得住诱惑,守得住清贫。以电梯的心态,服从组织的指令,要上就上,要下就下,顺顺当当;用火车的心态,到站了就要停下来,平平常常、稳稳当当;学飞机的心态,不管飞得多么高,也离不开地面的导航,不管职务多高,都不能忘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是党员领导干部的航线。
面对改革大潮,领导干部必须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良好状态,练就本事,苦干实干,才能带领一方百姓爬坡过坎奔小康;淡泊名利、廉洁自律,才能树立党员干部良好形象,一心一意奔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