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市出台《关于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意见》,意见中规定,本市将探索建立优秀教师跨校兼职制度,鼓励教师多劳多得、优绩优酬。(4月25日北京青年报)
作为一位在基础教育的讲台上执教了27年之久的教育人,笔者认为,北京市的这一举措确实是目前关于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的最有效举措,其探索将是有益的,是十分值得期待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提出,要“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就目前各地的教育投入和发展现实来看,要完全实现教育公平确实尚有一定的难度。
一方面,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全国各地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的硬件设施,如校舍、网络、现代化教学设备,确已大为改观,但是,这些地区的师资配备仍然是令人头痛的老大难问题,仍然是制约教育事业跨越式发展的最大瓶颈。虽然各地都已经或正在着手提高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的待遇,但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绝大多数教师仍然难以安心扎根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只要有机会,即使收入减少一点老师们也要往城市、中心、富裕地区的学校里挤,以致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学校的教师队伍极不稳定且配备不齐,“体育老师任教数学”的现象十分普遍。
另一方面,城市、中心、富裕地区的学校特别是其中的一些名校却囊括了周边几乎所有的优秀师资,且呈现出相对过剩的态势。而在教师流动问题上,各地现有的管理制度又相对比较刻板,绝大多数地区坚决反对教师课余时间校外兼课,把校外兼课看作不务正业的“走穴”,并对“走穴”者施以严厉的惩罚,直至开除公职。在师资相对过剩,几近人浮于事的情况下,限制“走穴”的禁令把一些理念先进、精力充沛、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禁锢在他们的“一亩二分责任田”,不仅影响了他们更大作用的发挥,甚至还会严重挫伤他们工作的积极性,进而妨碍他们的继续自我超越。
北京市的举措将给有意去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学校兼职的优秀教师吃下一颗“合理合法”的定心丸,将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优秀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而他们丰富的经验和让人耳目一新的先进理念将给兼职学校带来新的活力,有利于促进兼职学校教师业务的健康成长,有利于关于教育公平的最大瓶颈问题的最终解决,十分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