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自主招考照顾农村考生还须再思量

邵阳新闻在线2015/05/07 15:37:07 分享到

  近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布的各自针对农村考生的招生计划将“农村学生高考加分”推向社会议论的焦点,“农村户籍”顿时成为各中学成绩优良学子及其家长们趋之若鹜的“香饽饽”。在学校和学生家长“智计百出”的背后,暗藏的问题还需引起立即重视。

  我们应当注意到,在同等条件下,照顾农村学子对城镇学子明显不公。当下各学校对学生升学率特别是考取一类大学的比率十分重视,与教师的绩效奖金挂钩现象十分普遍,甚至对于学校来说还能带来“行政功绩”。如国家级贫困县湖南省邵阳县,在2004年高考中,该县一中有两名学子同时被清华大学录取,他们因此分别获得数万元的助学奖金,县一中也获得了县政府一定的奖励。此次清华等高校对农村学子给出的录取优惠从降30分到降至一本线录取不等,对于成绩同等优秀的城镇学生和农村学生来说,后者极可能成为学校和老师心目中的“重点培养”对象。然而,城里人对孩子教育的金钱和精力投入很有可能大大高于农村居民,不少学生户口原属农村也已转为城镇户口,高校自主招考照顾农村考生,对于“同校同班不同户籍”的城镇优秀学生及其家长来说打击可不小,形成了新的教育不公。

  另一方面,设户籍门槛可能阻碍当地户籍制度改革进程。目前,大家普遍认为农村户口享有的政策性优惠要远高于城镇户口,因此在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过程中一直困难重重。清华大学在2015年自强计划招生简章中注明:“考生本人及其父母或法定监护人户籍地须在本省(区、市)实施区域的农村,考生本人须具有当地连续3年(含)以上户籍”,此外,北大、北师大、北航等高校也注明了相似的户籍要求。这样一来将出现两种可能:一是农村户口从此拒不转为城市户口。在这个子女教育重视程度不断升温的时代,对农村居民来说,不管进城条件是否已成熟,不管是否符合家庭发展需要,只要为了让孩子能比别人多一个跨入理想大学的机会,他们必然更不愿意迁移户口。二是可能出现暗箱操作“非转农”。部分有一定条件且一心扑在孩子教育上的城里家长们甚至会提前谋划,想尽一切办法将户籍提前迁往农村,为孩子争取这一通往理想学府的有利机会。虽其用心良苦,但无疑有悖家庭发展意愿和社会发展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