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沈阳市一些上小学和幼儿园的孩子们手腕上多了一块远程监听手表。(5月8日《工人日报》)
家长为何要监听?家长解释说,可以隐蔽地了解孩子在哪、说了什么、和谁在一起。还有一位家长说,便于自己晚上给孩子辅导功课。也有家长坦陈,监督老师的所作所为。
家长出于“保护”孩子的目的而监控老师,“信任”何在?近年来,确实有幼儿园老师针刺学生、小学校长带女生开房、“叫兽”强奸女生、老师辱骂学生的新闻频频见诸报端,严重败坏了教师队伍的形象。但如果因为教师队伍出过个别害群之马,便要对所有的老师严防死守,不仅不公平,也让“自信”碎了一地。这种做法引起不少老师的反感。
监听器像倒悬在老师头上的一把利剑,老师对学生正常的批评教育也不敢了。孩子做错事本应受到批评,让孩子改正后再加以表扬。如今有了这种“神器”,让老师无所适从。因为有的家长“断章取义”,把老师讲话录音发到网上、QQ群里,让老师心里很不舒服。
监听器让老师神经时时紧绷,课堂课后生怕说错话、做错事,这让老师教课时有所顾忌。其实,每个老师的教书风格不尽相同,更何况一句话或一件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如近日网上炒得沸沸扬扬的“学生为老师撑伞”一事,褒贬不一。
尽管课堂是公开场合,可以随时欢迎家长听课,但用这种“监听”的方式“监督”老师,让老师情何以堪?这种行为虽构不成犯罪,但有可能侵害到老师和孩子的隐私权,也可能更容易造成老师与家长关系的不和谐。
老师讲课和教育孩子是职责所在,家长过多地干涉不利于老师对孩子的教育。同时,孩子学习是一个主动过程,一些家长过于强势干涉,让孩子不能学会自己解决问题,不知道如何自我保护,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从法律上讲,家长没有权力监听或监控教师;从道德上说,师生之间、教师和家长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
相互尊重和信任,是老师与家长沟通的前提,是构成家校和谐关系的基础。改善、解决教育问题,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的共同努力,而不是一个小小的监听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