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日,女司机卢某被男司机张某在成都某车道上被逼停暴打。事后,张某的行车记录仪显示,从卢某违规抢道开始,两人几度别车,相互斗气,最后卢某住院,张某被抓,各食其果。如今,仍在住院的卢某近日来也在反思,并认识到自己在此事中的一些过错,并写下《致歉信》在媒体上公开道歉。
张某打人当然不对,但卢某也并非无辜。交通安全不是儿戏,怎可拿来逞勇斗狠?卢某仅以“个人经验”判断,强行别车,本身就违反了交通规则。如果她之后不再次别车挑衅,也不会引发张某的怒火中烧。另一方面,张某固然吃了亏,但若能忍下这口气,也不会犯下打人的罪过,何至于闹得如此不可收拾?
现在,张某悔不当初,卢某泣不成声。两人在“请求谅解”或“绝不谅解”上来回扯皮。但他们要面临的不仅是解决两人之间的恩怨,还必须承担违反交通法规的后果。当两人斗气,在疾驰的车流中相互别车,甚至几次差点撞到非机动车和行人时,安全观念何在?法制意识何在?这冲昏了头脑的“速度与激情”,就是一种将自己、他人的生命安全抛诸脑后的“任性”,破坏了公共秩序的井然,背离了社会文明的本质。
文明是守序的、谦让的、有礼的。人敬一尺、我敬一丈,成就了六尺仁义巷。反之,针尖麦芒、乌鹊争巢,到最后难有赢家。无独有偶,五一期间云南收费站附近,一奔驰车插队不成竟挑衅斗车,碾死一名老人,酿成惨祸。这就是“任性”造成的沉痛悲剧。
作为这些事件的旁观者,我们愤怒,但不应仅站在当事人的立场上愤怒;我们指责,更要设身处地地深入反思。“退一步海阔天空”指的不仅是心态上的谦让,还有现实中的规避。如果人人都保持谦和,遵守好规则和制度,那么别车、斗气这些“任性”行为将不复出现。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需要每一个人为之努力,愿我们多一份严于律己的责任和宽以待人的包容,拒绝“任性”,从自己做起。同时,也希望有关部门能够严格把关,将触碰底线的“任性”依法惩办,让“任性”者不能再肆意“任性”,文明之风才能越吹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