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的《广州日报》刊载一篇题为《课外班,到底该不该上?》的文章,赞成者有之,反对者也有之。笔者认为,不应强迫孩子上课外班。
学生成绩的好坏,与今后的生活并无太大相关性。过来人都知道,当年的学霸,走入社会,大多数并未大富大贵,只是过着普通平凡的生活;当年的学渣,走入社会,大多也过着普通平凡的生活,也并未“一贫如洗”。那些“大富大贵”者,有学霸也有学渣。因为一个人何以立足于社会,要的是综合素质和能力,而不是仅凭考试分数。如今许多“优等生”工作不如“差生”,甚至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就是例证。
让孩子上课外班,易养成孩子依赖心理。如果上课外班,他们上课就不怎么专心听讲,认为辅导班上会再讲的;如果不让上,那么,孩子会为自己考不出好成绩找借口:我没考出预期的成绩,就是因为别人上了课外班而我没上。这个过分依赖“外力”的心理很要命,它会让孩子由衷地回避自身的问题,对于自身的成长很不利,今后走入社会也推卸责任。
课外辅导班,抢占了孩子大量的课外时间,扼杀了孩子的快乐。贪玩,是孩子的天性,可孩子,在学校上完课后,每天还要上课外班,大量课余时间奔波在来回补习班的路上,大量的时间耗费在浩瀚的题海中,剥夺了孩子大量的看来毫无意义的发呆、踢球、嬉戏的时间,扼杀了孩子的快乐。
这些道理,大多数人都明白,但为何课外班“生意兴隆”?
老师强迫。课外辅导班,大多是在职老师办的,他们连哄带压强迫学生去,没有几个是自愿的。据5月12日《南方都市报》报道,广州市白云区太和镇大源天宏小学三年级学生李某宇,因不愿住在班主任老师家里“补课”,一次次遭到棍棒抽打、被扇耳光,甚至被老师抓住头部撞向墙壁。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作祟。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只有一步领先,才能一路领先。再说,人家的孩子上辅导班自己的孩子不上,输了,咋办?所以,尽管心中不愿,但不敢拿孩子的前途做赌注,砸锅卖铁也让孩子上,免得后悔。
如今,高考早已不是独木桥,人们的价值观念也更加多元,成绩不是决定成败的标准,金钱与权力也不是成功的标准,最重要的是要过得幸福、快乐。什么是好的前途与未来,应该由孩子自己说了算。课外辅导班上还是不上,要根据孩子本人的意愿和状况,家长、老师不能以“为你好”的名义强迫孩子。